傳媒内參導讀:本文從中國電視劇各項獎項的創辦及評選中看中國70年影視劇的發展,從觀衆心目中的權威獎項評選出的電視劇作品,來思考觀衆的觀劇思想變化、欣賞水平及喜好傾向。
來源:澤傳媒(ID:Zemedia)
作者:澤傳媒文藝評論
電視劇行業每年頒布的獎項令人眼花缭亂,這些主辦單位、獎項設置、評判标準均不相同的獎項各有怎樣的風格,本文将為您一一解析:
行業标杆 權威公正
金鷹獎是人氣度、關注度與參與度都較高的獎項,在電視劇行業獎項中時間跨度大。
飛天獎是中國最早的電視獎項,在藝術形式、創作思維的審評和檢閱上,最不迎合明星流量、最具公正性。
五個一工程獎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宣揚主旋律是各個時代與發展時期的主要命題,這項大獎有利于媒體報道與開展思想宣傳工作。
重獎不重星,是春燕獎被評為專業性質較強的電視劇類獎項的一項硬核标準,也是給觀衆留下【公正】強烈感受的原因。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五個一工程獎、北京影視春燕獎均是權威性比較高的國内電視劇行業獎項,比較受觀衆認可。這些獎項在評選中兼顧演員及作品的藝術思維、觀衆喜好、傳播價值、群衆參與性等方面。
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電視劇作品在觀衆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可磨滅,從上圖中四個獎項的曆屆獲獎電視劇名單上看,觀衆信服這些獎項的原因,是因為其真正契合了觀衆心中的标準,并且獲獎作品均是百姓口碑、專業度、影響力極高的,包括紅色經典、正能量、現實主義題材、主旋律的作品。
獎項設定标準的多元化與兼顧性,是推動電視劇行業正向、多樣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觀衆呼聲 影響時代
在曆屆國劇盛典中,六小齡童多次獲得終身成就殊榮,李保田、劉曉慶、斯琴高娃、雷恪生、李雪健等老戲骨也分别獲得終身成就獎。這些還在電視劇一線發光發熱的老一代藝術家們,同時成了國劇盛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作為電視劇行業的典範人物,其作品不論口碑、人氣、影響度及業内專業水平,都是值得稱贊及信服的。
最近落幕的第25屆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倪大紅與蔣雯麗分别獲得最佳男女主角,可謂衆望所歸,給白玉蘭獎增添了不少“人氣”,也滿足了觀衆期待現實主義題材劇中自己喜愛的演員們齊聚一堂的心理。
華鼎獎更專注于評選年度滿意調查度較高的電視劇,完全用作品口碑與觀衆衡量度作為支撐,同時也對大量創作者的一種肯定與激勵。
金熊貓獎關注更多的是紀錄片的呈現水準,對于電視劇行業的獎項設定雖然較少,但也具有行内參考價值,同樣是對好作品的肯定與認可。
國劇盛典、華鼎獎及白玉蘭獎更具有國際化、娛樂化、時尚化、多元化的特征,盡管會伴有一些争議與宣傳炒作的聲音,但畢竟舉辦初心更多是為了鼓勵新演員、年輕導演;另一方面,它們有力地宣傳了國産文化,在增強中國文化内生力與促進國産電視劇走出去兩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其推崇的影視作品不僅僅是對觀衆心理評判的補償,設立衆多獎項還更多關注到電視劇行業整條産業鍊的發展布局。
在一部好的作品中,從編劇、導演、演員、美術、音樂等方向都給予充分鼓勵,激發各個環節的創作激情和表達欲望,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關鍵一環。
觀衆願意看到權威的評獎機構給予好的作品及演員應得的禮遇,讓作品本身繼續散發行業精神氣質,讓年輕演員有一個可信服的學習标榜,讓觀衆有一個引以為傲的精神窗口。
近些年各項獎項也會兼顧觀衆及網民的呼聲,評選出人氣度、傳播度、影響度都很高的作品,這樣以來,一台頒獎典禮就不僅僅是程序化的存在,而是更具人情味兒、有熱乎氣兒,平民化、可參與的盛宴。讓觀衆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電視劇作品與演員的精神和信仰,更有利于引領努力拼搏、知足常樂、感恩時代的社會風尚,推動中國電視劇行業邁進新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