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90年代男裝品牌

90年代男裝品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7:56:16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

文/姜天涯

上周我們聊了《孽債》裡的潮流女裝(《孽債》版夏日女裝穿搭指南)。

今天,我們再通過這部“神劇”來看看上世紀90年代上海男裝的潮流風向标。

劇中,男性人物的服裝和其各自的職業、性格一一呼應。

沈若塵身為雜志編輯,總是一副黑框方鏡,胸前配有兩個大口袋的素色襯衫↓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

而雲南知青朋友來上海探親時,同為知識分子的兩人,幾乎穿了同款↓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3

吳觀潮,合資企業經理,坐擁面對東方明珠的獨立辦公室。

哪怕在别人打赤膊的天氣裡,也永遠是長袖襯衫,打領帶,着全套西裝↓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4

俞樂吟的老公馬超俊,一個混社會的暴發戶。

他的着裝風格,可以和1995年《文彙報》上《穿衣氛圍》裡描述的一類完美契合:

“着價位在四位數以上的名牌西裝,但不結領帶,手戴三枚以上方戒,走出豪華餐廳時不時剔牙,‘土方老闆’是也。”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5

另有配飾鍊子、摩托車、大哥大、大背頭配合,馬哥的江湖氣息撲面而來。

不過,今天主要想講的是通刷《孽債》後,我們從劇中更多男性衣着裡,總結出了90年代上海男裝出鏡率最高的三大單品。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6

這位路人完美結合了我們今天所要讨論的三大男裝單品

單品一:西短

《孽債》男裝給人最直接的印象是,下裝短褲比例很高。

開頭一幕,幾個雲南知青子女剛到上海,找路人小哥問路。

路人小哥穿着一件橫條紋T恤,棕色西短,搭配黑色中筒襪和皮鞋↓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7

這身穿搭炸出了一波彈幕:

“這大哥西短襪子好潮啊”,“短褲長襪,這裝扮好有年代感”,“皮鞋配絲襪,我老爸也老那樣穿”。

沈若塵所在編輯部門口的一個鏡頭,四個路人裡,三個短褲 中筒襪的小哥↓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8

雖然現在潮人們也會這麼搭,但沒90年代初期的短褲這麼短,這麼緊↓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9

鏡頭裡90年代初期的西短,大緻在大腿中部偏上的位置,款式偏向緊身,往往搭配中筒襪,再加皮鞋或者涼鞋。

為什麼30年前上海街頭那麼多穿短褲的男性?理由就一個字,熱。

從80年代初開始,男人們穿起了“西短”,并且有相對固定的搭配路數。

1987年6月的《新民晚報》刊登《西裝短褲的配套美》一文,對此做了概括:

“着西式短褲配套的有兩點。一是皮帶裝飾,另外就是長筒襪子。皮帶宜選深色調的光牛皮裝飾搭扣型的,一般不宜用細窄型。襪子講究深色調的,如藏青色、棕褐色、绛紫紅。淺色未免給人以頭重腳輕的感覺。”

到了90年代初期,上海的“西短”開始變長了。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0

1992年《新民晚報》關于西短的報道所搭配的圖片

1992年的《新民晚報》提到:

“幾年前曾經很流行的又短又緊身的西短,正在逐漸被又長又寬松的西短所取代。”

劇中盧家伯伯和兒子出門找思凡的時候,穿着的西短已經到了膝蓋上↓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1

可以說,《孽債》拍攝的時間,屬于“西短”的流行末尾。

寬松的西短沒流行多久,随着空調的普及,上海男士們的夏裝逐漸被長褲取代。

1997年的《解放日報》裡《處處有空調,“西短”不行時》中,記者在南京路做了一番觀察,“發現在百人中隻有十餘人穿着西短”。

“那些買長褲的男士說,過去穿西短是圖個涼快,如今寫字樓裡的工作條件好多了,大多有空調設備……除此之外談業務、談生意的場合都選擇在飯店、賓館和酒吧裡進行,不說這些地方皆有空調,而且穿西短也顯得不合時宜。”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2

率先坐進寫字樓的吳觀潮夏天一直穿長褲

到了2000年,記者再次在南京路觀察了半個多小時發現:

“幾乎沒有什麼男性穿着西裝短褲出來逛街,除偶有一、二個穿沙灘褲外,差不多都身着長褲。”

單品二:錦綸絲襪

要和這身緊身西短搭配,中筒錦綸絲男襪少不了。

劇中俞樂吟的丈夫馬超俊有一幕從餐廳裡出來,跨上摩托車,露出了一截錦綸絲男襪,也稱“卡絲襪”↓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3

錦綸絲襪很早就有,但80年代的趨勢,是長度變長。

1984年7月的《解放日報》提到:

“近年來由于服裝的不斷翻新,襪子與服裝的配套是當年值得注意的傾向,流行款式已從短襪轉向中統、長統。如夏天男青年着西裝短褲,女青年穿裙子,都喜歡配套中統錦綸絲襪。”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4

1984年7月4日《解放日報》上關于襪子流行趨勢的報道

女式以透明、白色、玉色、棕色為流行,男式以咖啡色、紫绛色為好銷。

錦綸絲襪在80年代的流行和皮鞋的普及有關。

“在衣着不講究的年月裡,夏天男女清一色的塑料涼拖,确實無需錦綸絲襪裹足。但是近幾年來,人們穿着入時起來,‘烏龜殼’似的塑料涼鞋已被千姿百态的皮鞋取代,與之配套的錦綸絲襪的供應量也就急劇增加……據有關部門預計,由于消費習慣的改變,每年錦綸絲襪的需求量要上升50%,男襪上升幅度就更大。”

——1987年6月的《解放日報》提及了這種變化。

不過化纖材質的絲襪,到了80年代末出現了競争對手——運動襪。

1988年《新民晚報》的記者對此頗為看不懂,稱其為“小青年大熱天穿厚厚的棉尼運動襪的怪現象”。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鞋子的關系。

“白色棉尼運動襪十分搶手與今夏流行運動鞋旅遊鞋有關”,由于透氣性更佳,不易有腳臭,“在十幾歲至三四十歲的男士中風行極速”。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5

1988年8月29日《新民晚報》上關于“卡絲襪”落伍的報道

《孽債》中,俞樂吟的兒子盛天華幾次穿着高幫帆布鞋,都搭配了白色運動襪↓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6

而後随着休閑運動鞋的全面流行,錦綸絲襪逐漸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現在要在街上買一雙錦綸絲襪,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某寶上這種純化纖材質的襪子,會加上“老式”兩個字↓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7

街上還在穿着這種“時代遺珠”絲襪的,也多是老年人。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8

前些天在馬路上偶遇一位穿錦綸襪的老伯伯

單品三:Polo衫

《孽債》中男性夏天上裝出現比例最高的是polo衫。素色較少,條紋和印花居多。并且這是一個橫跨了中青年的單品。

劇中少年安永輝找中年“幾根法”屈顯亮同志打架的時候,一個黃色條紋,一個綠色條紋,兩相對望↓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19

而梁曼誠的同事小黑皮,喜歡更為花俏的圖案↓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0

當時,上海人管這種上衣叫“汗衫”,晚一點叫“T恤”,沒有polo衫這個說法。

也有稱為扣子衫,或者網球衫。

1986年,上海各大報紙都開始讨論起了“T恤”這個新冒出來的詞語。

《為什麼叫“T恤”》(文彙報1986年7月)對此進行了科普:

“T恤俗稱扣子翻領衫,是一種夏令時裝。”

“T恤是英文T-shirt的譯音,據說‘T’是短袖衫的象形字母……T恤在七十年代風靡于歐美地區,後來流行到香港、東南亞等地區。近年來,T恤在國内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身價越來越高。”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1

1986年7月15日《文彙報》有文章讨論“T恤”這種叫法

同年10月的《新民晚報》則嘲了一把譯法:

“在港風北漸影響下,國内也原封不動地把香港音譯‘T恤’搬過來了,使人有莫名其妙質感,不知道國内報紙的體育報紙是否也要效法香港,把踢球稱為‘踢波(ball)’”。

——《橘化為枳》一文寫道。

這種帶有半截紐扣的翻領汗衫,80年代初從廣東流行過來。

一開始,上海市面上的“T恤”大多是在完成外銷任務後,用餘布生産的,就是現在說的“原單”。一個夏天投放幾萬件,立馬被争購一空。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2

李爽穿的是長袖條紋翻領T恤,腰間别了隻拷機。

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教授回憶說:“我們那時候買T恤,都是跑到華亭路去買的。”

“(當時)從香港去買一件正兒八緊地Polo by Ralph Lauren的價格,跟現在其實差不多,大概300-400港币。”

“那個時候有一堆外貿小店。到外貿小店買呢,相對來講就比較便宜。大概20-30塊,40-50塊錢都有的。”

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翻領T恤可謂風頭正勁,上海男人的衣櫥裡總有一件。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3

楊紹荃給永輝買小了的衣服是件兒童Polo衫

《孽債》中作為合資企業經理的吳觀潮,總是一身西裝、打領帶,但在自己私人時間裡,也穿上了條紋翻領T恤↓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4

不同于正經Polo衫的全棉材質,當時的翻領T恤一般是化纖材料,或者混紡的,看起來比Polo衫更薄、更軟。

同時,世界名牌湧現上海灘。

當時的時髦小青年,一定可以細數夢特嬌、鳄魚、花花公子、賓奴、聖羅蘭這些品牌,以右胸有個繡花标志或英文字母為榮。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5

1992年7月3日《新民晚報》,YSL的T恤已經出現在上海的商場裡。

隻不過,大部分是假的。

1989年夏天,有關部門對上海60多個櫃台進行檢查,發現假貨竟有八成。這些假貨賣百元左右一件,但成本僅10餘元。

可見,當時為了追逐潮流,上海小青年也沒有少交學費。

30年前過去了,錦綸中筒襪被淘汰成“老年單品”;西短以新的材質、剪裁再現潮人身上;而如今已經沒有人不知“Polo衫”幾個字了。

90年代男裝品牌(90年代上海男裝三大單品)26

(感謝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卞向陽教授為本文提供學術支持)

參考資料:

1. 老松,《穿衣氛圍》,文彙報,1995年12月4日。

2. 周德明、張敏生,《西裝短褲的搭配美》,新民晚報,1987年6月13日。

3. 袁星榮,《西褲“變”長》,新民晚報,1992年8月21日。

4. 範冬梅,《處處有空調,“西短”不行時》,解放日報,1997年,9月2日。

5. 黃銀龍,《上海男人“不怕熱”》,新聞晚報,2000年7月15日。

6. 百川,《襪子花色增多銷售逐步上升,流行趨勢由短統轉向中長統》,解放日報,1984年7月4日。

7. 幹谷,《錦綸絲襪之“謎”》,解放日報,1987年6月21日。

8. 小彧,《女穿高彈襪,男穿運動襪》,解放日報,1990年1月31日。

9. 王燮林,《卡絲襪落伍,棉尼襪走俏》,新民晚報,1988年8月29日。

10. 潘金銘,《為什麼叫“T恤”》,文彙報,1986年7月15日。

11. 樂斯漢,《橘化為枳》,新民晚報,1986年10月12日。

12. 王燮林,《中老年人也希望穿T恤衫》,新民晚報,1986年8月9日。

13. 王燮林,《今夏進口名牌T恤“假鳳虛凰”特别多,“高檔衫”令人啼笑皆非》,新民晚報,1989年8月28日。

- END -

寫稿子:姜天涯/ 編稿子:韓小妮/

寫毛筆:楊 卓/ 做圖片:二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内容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