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視頻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全媒體記者 田甜 見習記者 曾冠霖 實習生 鄭婷介
出現于侏羅紀,與恐龍處于同一個時代,挂榜山小鲵是距今3億多年的“孑遺動物”,享有兩栖動物“活化石”之稱。獨一無二的特殊物種,全球僅在湖南永州境内的祁山山脈發現。
2002年,挂榜山小鲵首次在湖南被發現,經鑒定為新種。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動物進化和人類起源,以及古動物的生态環境等極具價值。身形小巧玲珑,其貌不揚的小鲵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分布區域相當狹窄,處于瀕危邊緣。2021年,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多年來,為了挂榜山小鲵的保護工作,科研人員付出了不少心血,如今,已經成功突破人工孵化的技術難關。
9月7日,“神奇生物在哪裡”将鏡頭對準獨屬于湖南的“活化石”——挂榜山小鲵。
古老而神秘,它是獨屬于祁山的“小精靈”
進入9月,湖南永州挂榜山更是清涼,山脈連綿,危峰聳秀,滿目蒼翠。身形小巧,其貌不揚的挂榜山小鲵是保護區名副其實的“寶貝”,粉絲衆多。挂榜山林場辦公室主任伍春天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保護者,也作為親眼見過挂榜山小鲵的人,她對這個小精靈格外珍視。
伍春天介紹,挂榜山小鲵是小鲵科小鲵屬的一個特殊種群,是曾與恐龍同時代的珍稀瀕危兩栖孑遺動物,具有古老而神秘的特性。是第四紀冰川後保留下來的珍稀類群,而永州祁陽的挂榜山林場是它唯一的家。
“第一次發現它是在2022年。”伍春天告訴記者,2002年11月,祁陽挂榜山林場龍塘村支部書記蔣天民,在山林中勞動時采集到一批有尾兩栖動物成體。蔣天民自覺識得不少動植物,但眼前的兩栖動物樣貌奇特,意識到可能是新物種,他立即将其送往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進行鑒定。經有關專家測量和鏡檢,初步鑒定為“小鲵科小鲵屬動物”。
随後,湖南師大鄧學建教授牽頭,組織調查小組專程到挂榜山進行實地考察,發現祁陽挂榜山的小鲵具有面積分布大、種群數量多、物種活力強的特點,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保護價值。而且它僅僅分布于祁山地區,林場青峰嶺工區是挂榜山小鲵核心分布區。由于小鲵對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分布相當狹窄,處于瀕危邊緣。
伍春天介紹,挂榜山小鲵又名祁陽小鲵,頭部卵圓形,略扁。生活時背面為黑色或黑褐色,在陽光照射下稍呈黃綠色、具蠟光,無斑紋。4隻腳,成年後體長80到155毫米,體重80至150克左右。
“很多見過它的人說,它長得有點像縮小版的娃娃魚。”然而,小巧玲珑的挂榜山小鲵,隻是外表“呆萌可愛”,實際卻是不好惹的狠角色。身為肉食性動物的它,獵食兇猛,善于用前肢尋找、捕食昆蟲、蚯蚓及小型節肢動物。一次飽食就可幾日不吃,食量巨大。
小鲵對環境十分挑剔,人工孵化難度大
伍春天自1997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林場工作,2004年第一次見到挂榜山小鲵,從事小鲵的保護工作已經18年,對小鲵的習性了如指掌。
“挂榜山小鲵多活動在灌木陰涼潮濕處、小溪以及水塘旁。較為膽小,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很難找到蹤迹。”伍春天介紹,隻有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小鲵産卵時才能在野外見到它。小鲵怕熱喜溫,天氣炎熱時白天活動較少,冬季白天活動則較多。
近年來,各種外力因素導緻挂榜山小鲵在野外的數量明顯下降。2021年2月,挂榜山小鲵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了加強保護工作,挂榜山林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伍春天介紹,前幾年林場一直在做科教宣傳、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工作,接下來将開展保護區生态濕地恢複,保證小鲵賴以生存的生态環境,維持小鲵種屬的連續與發展。
除了對挂榜山小鲵栖息地的生态保護與恢複,科研人一直在進行人工培育研究。挂榜山小鲵在特定的環境下生長、繁殖,受精卵對生活的水溫非常敏感。幼體開口吃食物之際,如果沒有合适、充足的食物,還會相互吞食,給人工培育帶來極大困難。
幸運的是,這一難題目前已經有所突破。祁陽市一中教師席少明2015年開展研學活動時,了解到挂榜山小鲵的現狀,開始相關研究。2021年7月14日,在湖南師範大學鄧學建、梁祝明教授的指導下,席少明将培育的3隻挂榜山小鲵,放回湖南祁陽小鲵省級自然保護區青峰嶺管理站的小溪中。
“征途還很遠,未來我會一直堅持在小鲵保護工作的最前線。”在挂榜山工作20多年,伍春天的根已經深深紮在了這片土地上。
(一審:黃娟 二審:彭治國 三審:周文博)
[責編:孫燕飛]
[來源:三湘都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