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不值》是葉紹翁最具知名度的詩。這首詩大家大熱悉了,無其是後面兩句,意味隽永,廣為人知詩題中的“不值”指不遇,這裡是說沒機會入回遊賞。關于這首詩。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想:第一、葉紹翁所可的可能是他遇到的一個真實場景。他沒能進入園子、無法欣賞園裡的春色,但看到有一枝紅杏從牆頭伸了出來。第二、作者其實并沒有真的看到一枝紅杏出牆,而是為了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書寫滿園春色,特意設置了這樣一個場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紅杏出來”并不是葉翁創的詩句,陸遊的《馬上作》說:“平橋小陌雨,穿雲翠霭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最後一的詩句隻差一個字。其實,陸遊的這一句也并非原創,而是來自晚唐詩人吳融《途中見杏花》:“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吳融還有一首《杏花》:“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與大同時的另一位詩人張良臣,有一首《偶題》,其中兩句說道“一段好春藏不盡,粉牆斜露杏花梢”,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不過,葉紹翁這一句詩雖是從前人處點化而來,卻真稱得上是點鐵成金,比前人的那些詩句要高明得多。還是讓我們回到《遊園不值》這首詩本身。作者遊園的時間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先是“小扣柴扉久不開”。敲了半天的門,主人都不來開;詩人心裡明白,主人就在家裡,故意不來開門,為什麼?“應憐屐齒印蒼苔”,因為擔心我的鞋子踩壞園子裡初春剛剛萌芽的青苔。其實主人不來開門也沒用,因為“一枝紅杏出牆來”,園中的一枝紅杏早已伸出牆外,可見“春色滿園關不住”,就算園門緊閉,也藏不住滿園春色。詩人故意将自己惴惴不安、猜想主人不願開門的原因放在第一句,就是要将主人小心翼翼守護滿園春色的心情凸顯出來。一個“憐”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主人無奈、糾結最終又毅然決然的表情包,更加讓我們對這滿園的春色充滿了好奇與想象。
葉紹翁的最後兩句安排得很妙,他将“春色滿園”與“一枝紅杏”相對應,“關不住”與“出牆來”相對應。這裡的“一枝紅杏”代表了整個園子的景象,代表了作者心中整個春天的景象。前兩句表達的則是失望遺憾、期待,但到了最後一句,這些負面情緒都發生了一個大反轉。所以前三句和最後一句是埋伏筆和抖包袱的關系,前三句都是為了最後一句的意外、驚喜而服務的。
這首詩景中有情,詩中有人。主人園子的柴門并不常開,說明他懶于社交,無心功名利祿。門雖然開得少,但園子裡的春色卻溢于牆外。令人生發無限遐思。尤其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展現出無限的詩意與深遠哲理。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更不用說一道小小的柴門了。
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吳融、陸遊等詩人的詩句給人的印象不深?因的他們的“一枝紅杏出牆頭”,不是整首詩的主體内容,沒有在詩中得1凸顯。在陸遊的詩裡,平橋、小路、雲日、翠霭、楊柳和紅杏出牆,這幾種景象的關系是平行的,“一”不是一獨的詩眼。至于吳融的“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就更不突出了。因為這兩句詩的重點不在“紅杏出牆頭”,而是“牆外行人獨自愁”,所以大大減弱了“紅杏”這一句的力度。張良臣的“一段好春藏不住,粉牆斜露杏花梢”,又是粉牆,又是斜露,又是杏花梢,太紛亂,沒重點。“一枝紅杏出牆來”,簡單明确,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所以葉紹翁可能名氣不及陸遊,可能參照了吳融的詩,但他這一句最集中、最有力,也最出名。
葉紹翁是南宋後期“江湖詩派”代表人物。江湖詩派成員都是一些無權無勢的江湖遊士,遷轉江湖間,以獻詩賣文維持生計。當時杭州有一個書商叫陳起,喜歡結交文人墨客,為這些江湖詩人刻印詩集,總稱為《江湖集》。這些詩人後來就被稱為江湖詩派。江湖詩派長于絕句創作,尤其追求七絕的煉字。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就是江湖詩派的代表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