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史以來的中國曆史一直都是男權社會。女性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然而,在政治領域因緣際會,幾乎清一色的由于帝王的去世使得自己身後的女人走向前台,以一個女兒之身攪動風雲,她們同時有一個同樣的稱呼——太後。
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中國曆史上七大最有權勢的女人。當然還是按照時間線來一一展開。
第一位是秦宣太後芈八子。
太後稱謂,始見于她。她是曆史上第一個用太後稱謂的人,也是第一個太後專權的人。其政治手腕當然也是杠杠的。
宣太後的上位頗有些偶然色彩,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嬴蕩因舉鼎而死,無子嗣。芈八子随即遣使與趙武靈王聯絡并得到其支持,将本為人質的公子稷送回秦國繼位為王,是為秦昭襄王,由于秦王年幼,于是宣太後臨朝攝政,開始了她執掌41年秦國朝政的生涯。
宣太後和弟弟魏冉先後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奪王位的動亂,誅殺惠文後和秦國宗室公子壯、公子雍,肅清與秦昭襄王不合的公子,為确保兒子繼位,宣太後親自帶領近百名甲士上朝臨政,直到群臣拜服。
期間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宣太後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秦國國内隻知有太後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其主政期間最大的功績在于解決了秦國當時最大的威脅義渠。解決了秦東出的後顧之憂,奠定秦一統天下基礎。當然,其手段也是相當的毀三觀的,首先以色誘當時的義渠王在秦生活了30年,并且還為其生了兩個兒子。但是最後還是因為大秦的利益把義渠王和兩個私生子處死,随即發兵滅了義渠國,說實話,這一頓操作連後來的武則天都自愧不如。
第二位是劉邦的皇後漢高後呂雉。
這一位就是相當的出名了。其所制的人彘震驚了後世兩千年多年,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女人的嫉妒心是多麼的可怕。
她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司馬遷《史記》列的是帝王的本紀,後來班固的漢書仍然沿用,可見其曆史地位相當的高。
其殺韓信誅彭越顯現了其深沉的心機;在其臨朝稱制的15年中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無為而治,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支持漢惠帝廢除挾書律,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複舊典,這些都體現了其傑出的政治才能。其對政敵和情敵也是相當的殺伐果斷,廢殺漢少帝,誅劉如意,将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将她毒啞,抛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其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大封呂氏子侄為王為候,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第三位是北魏馮太後
這位馮太後的曆史地位相當高,在他統治期間不僅富國強兵而且,對中華民族的第二次大融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馮太後兩次臨朝稱制,統控江山長達25年,在曆史上,是能和武則天相媲美的女人。
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後。文成帝死後,獻文帝繼位,馮皇後被尊為馮太後,首次臨朝稱制。
獻文帝長大成人,馮太後還政于朝,開始全心教導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歲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馮太後二次臨朝稱制。馮太後是一位開明的政治家,她鼓勵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國強兵。在馮太後的引導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頒布實施了《三長制》和《均田制》。在這些改革措施的激勵下,北魏王朝國力日漸強大,經濟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
第四位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世界十大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是多少後來者的标杆
武則天本為為唐太宗才人,後來被唐高宗李治封為皇後,加号天後,與高宗并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為了帝位,不惜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章懷太子李賢和親孫子李光順、李重潤。又先後廢黜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天授元年(690年)改國号為周,定都洛陽建立武周。
她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第五位是北宋章獻明肅皇後劉娥
她就是演義小說中狸貓換太子的始作俑者了。當然那也是小說家為了稿費而颠倒是非。不過呢,她的确是抱認了當時作為自己侍女李宸妃的兒子宋仁宗,關于這一段電視連續劇《清平樂》很好的展現。
劉娥是宋真宗趙恒第三任皇後,是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并稱,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在其整個的統治期間,沒有殺宗室殺大臣,對人來講是相當的溫和包括反對派。
他和宋真宗也可以算得上是李治武則天的2.0版。
劉娥也是頗有作為的一代女主。她終結“天書”運動、結束黨争、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谏院、興辦州學,為仁宗親政後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對權力的貪戀使得她至死不肯還政于宋仁宗,又時常着帝王服飾,宋廷重臣均憂慮其“行武後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則天稱帝。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劉娥壓制欲望,最終并未走出這一步。
并且也是從她開始,臨朝稱制的皇後谥号由兩字變成了四個字。
第六位遼朝蕭太後蕭
契丹的蕭燕燕太後,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遼聖宗耶律隆緒的生母。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的27年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
身為楊家将的對頭,也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兩敗宋軍,使楊家兒郎飲恨沙場,禦戎澶淵,迫使宋真宗簽訂澶淵說盟,維持宋遼之間舊有的疆界,宋國每年向遼國提供三十萬金帛。雙方結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戰,進入了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著名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就出自她口。
丈夫早逝,她和情人兼得力助手韓德讓的故事也是沸沸揚揚,被演繹出各種蕩氣回腸的版本,有說是互相利用的政治盟友,有說是青梅竹馬破鏡重圓的鐵血愛情。但不管是盟友還是愛人,蕭燕燕和韓德讓相互扶持、同舟共濟、為契丹大遼嘔心瀝血27年,卻是實打實的存在,他倆對大遼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
第七位是慈禧太後。
這一位西宮太後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因為距離我們太近,并且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基本上和她都息息相關,所以人們往往将其定義為”禍國殃民,陰狠毒辣“的一代妖後。
慈禧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太後是中國曆史上所有臨朝稱制的太後中當政最久的。從1861年11月,與恭親王奕忻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此後三度垂簾聽政,直至1908年去世,統治中國長達47之久。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臨朝稱制的太後多達幾十位,但是長久攝政并且有所作為的也就以上七位。他們是事實上的皇帝,不愧女兒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