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鲸,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是雪曼将軍樹,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動物是安第斯神鷹……這些生物都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是不斷适宜環境、不斷進化的必然結果。
随着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開始建造許多“龐然大物”來借助外力輔助自己完成相應的活動,那麼人類制造的最大的可移動物體究竟是什麼?這個“龐然大物”有多大呢?
人類建造的最大可移動物體
提到人類制造的“龐然大物”,很多人立馬就想到了“傑克和露絲”愛情見證的泰坦尼克号,也有許多熱愛航母研究的人想到了美國核動力航母尼米茲号,雖然泰坦尼克号全長270多米,尼米茲号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但是這兩艘“龐然大物”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可移動物體——諾克·耐維斯号(Knock Nevis)油輪面前還是小兒科,尼米茲号航空母艦僅是其排水量的八分之一。
諾克·耐維斯号油輪作為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可移動物體,還保持着四項世界吉尼斯世界紀錄:第一,諾克·耐維斯号是目前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大的船;第二,在其退役時,它還保持着世界上最大報廢船的世界紀錄;第三,諾克·耐維斯号還是世界上最長的船,它的長度甚至超過了埃菲爾鐵塔的高度;第四,諾克·耐維斯号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制造的最長的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
那麼,如此龐大的諾克·耐維斯号究竟是如何建造出來的呢?它被人類建造出來的目的是什麼呢?
諾克·耐維斯号的前生今生
這艘海上的龐然大物從“誕生”到“報廢”可謂是經曆了許多坎坷和挫折。1974年的時候,一位來自希臘的商人向日本向住友重工下了訂船的訂單,他希望該造船廠修建一艘大型油輪來進行石油運輸。這艘油輪起造于日本橫須賀市的追浜造船所,最終該造船所花費了五年多的時間才将這艘龐然大物制造完成,并于1979年交付給了希臘客戶。
但是,該船在交付希臘客戶後,相關機構對于該油輪進行了相應測試,發現該油輪出現了非常多的技術問題,比如當船隻在後退時會出現劇烈的晃動,因此希臘的買家拒絕驗收收貨。在油輪被拒收後,日本造船廠和希臘買家開展了漫長的訴訟仲裁,經過了三年多的漫長交涉,希臘買家最終資不抵債,被迫破産,無法繼續履行油輪的費用。希臘買家已經沒有多餘的财力維持這艘巨型油輪的正常開支,無奈這艘油輪隻能被編号為1016号進行識别和區分。
在經曆了三年的糾紛以後,該油輪被轉賣給了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是香港籍商人船王董浩雲。董浩雲在接手油輪以後,對于該油輪的設計圖紙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讓造船廠對油輪進行了改造,這次改造過程又花費了兩年多時間。
所以,原本希臘商人定做的油輪在經曆了船王董浩雲改造後,前前後後花費了七年的時間才真正下水試航。
在經曆過大幅度的重新改造後,将原本的巨型油輪增加了8萬7千噸的排水量,而且繼續加長了油輪的長度和高度。
最終,下水試航成功的巨型油輪正式命名為海上巨人号,海上巨人号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船隻。1981年,海上巨人号進行了改造成功後的第一次試航和測算,海上巨人号的長度來到了458.45米,這個長度超過了1/4英裡。
同時,海上巨人号的船舵重達230噸,螺旋槳重達50噸,超大的自重也讓它的總承載重量來到了825466噸。最為誇張的是它超大的容量,甲闆空間來到了31451平方米,這樣的甲闆長寬直接相當于美國航空母艦的兩倍。
海上巨人号也擁有82.5萬噸的超級排水量,在滿載時吃水深度達到了25米,如此深的吃水深度也限制了海上巨人号的航行,它無法正常通過英吉利海峽,更不用說人工挖掘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了,要驅動如此的龐然大物需要海上巨人号46個油箱全部加滿油後才可以正常開始航行。
不幸沉沒
自從1981年經過改造成功下水後,海上巨人号的主要任務是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附近進行原油運輸。然而,就在兩伊戰争爆發以後,伊拉克方面宣布任何載運伊朗在内的阿拉伯國家所生産的原油船隻都将成為伊朗的攻擊目标。
然而,海上巨人号出于各種想法冒着巨大的風險為伊朗運載石油,就在它裝滿石油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時,遭受到了伊拉克軍方飛機的轟炸,此次轟炸不僅炸毀了伊朗方面的石油平台,還擊沉了海上巨人号在内的五艘油輪。
1988年5月14日,就在伊朗哈爾格島的淺水區,海上巨人号遭到了伊拉克飛魚反艦導彈的攻擊,頓時油輪燃起了熊熊大火,整條船開始搖晃側翻,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救援後,它還是最終沉沒在伊朗的卡克島的海岸外之淺海海域。沉沒後海上巨人号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沉船,一直呆在海底直到兩伊戰争結束。
沉沒後的海上巨人号在海底靜靜地躺了一年,随着兩伊戰争的結束,地區形勢趨于平穩,相關公司也開始考慮海上巨人号的打撈工作。1989年海上巨人号被以3500萬美元的價格轉賣給了挪威的諾曼國際海運公司,挪威公司花費了大量精力才将它的殘骸打撈出來,緊接着其殘骸被送往新加坡的吉寶造船廠。
1990年10月,對于海上巨人号的修複工作全面展開,由于其受損嚴重,此次維修共花費了3200噸的鋼原料,更換掉了32公裡長的管線,一共花費了6千萬美元。終于經過一年多的修複,修複成功後的油輪被改名為快樂巨人号。
1991年,諾曼國際海運公司以3900萬美元的價格将快樂巨人号賣給了一位名叫Jorgen Jahre的挪威船東。這位新的油輪所有者将快樂巨人号再次改名,它也獲得了自己的第三個名字——亞勒維京号。在接下來的13年間,亞勒維京号一直服務在挪威的國旗下,在挪威公司的運行下開展正常的商貿活動。
然而,就在其服務于挪威公司後的第十三年,随着當下遠洋運輸的發展,公司所有人發現亞勒維京号并不是符合現代需求的遠洋運輸油輪,它所需要的運輸成本過于昂貴。同時,它的機動性較差,無法在淺水區域航行,速度雖然可以達到16.5節,但是減速效果較差,無法完成短距離減速。
最後,在2004年的時候它又被挪威公司賣給了新加坡籍的第一奧森油輪,正式更名為現在大衆熟知的名字——諾克·耐維斯号。目前該公司與卡達的快桅石油簽訂了一份短期合約,卡達的快桅石油租賃這艘油輪三到五年的時間,它将作為一個原油儲藏和裝卸的中轉站停在夏辛油田。
為此,該公司對于諾克·耐維斯号進行了新的改裝,進行了主要管線的重新鋪設、修建新的停泊系統和直升飛機停機坪,并且于2004年7月完工,正式投入到運營當中。
當它履行完五年的合約以後,諾克·耐維斯号真的失去了自己最後的價值。2009年,它又被出售給了琥珀發展公司,并更名為MV Mont,這是它的第五個名字,也是最後一個名字。2010年1月,随着它最後航程的結束,到達了航程的終點——印度阿朗的拆船廠。
在這個拆船廠,它将會拆分成最原始的鋼鐵廢料,據印度相關媒體報道,徹底拆掉這艘巨輪至少需要18000名工人。至此,這艘世界上最大的油輪、人類有史以來制造的最大可移動物體徹底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諾克·耐維斯号作為人類智慧的産物,它的橫空出世是為了提高人類的石油運輸效率,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石油補給。它的落幕也終究是因為無法适應時代的要求,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最終成為了曆史洪流中的一部分。
作者:丫丫 校稿編輯:小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