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被行動力不足所曾經困擾過。
行動力弱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缺行動,缺成效;究其原因就是“不想做”(缺意願)、“不會做”(缺資源)、“不去做”(動力不足)
POA就是為了解決行動力弱的一個高效算法。
這裡的算法是怎樣理解呢?我們舉兩個例子,巴菲特認為長期價值投資一定可以賺到錢,他做所有的投資都是遵循這個方法,“長期價值投資”就是巴菲特的算法。而達爾文認為生物都是進化而來的,他在研究生物的時候,都是遵循進化的各種模式來進行研究, 因此“進化論”是達爾文的“算法”。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大利歐說“算法,就是連續性基礎上運行的原則。”
POA行動力公式把物理學上動力學的概念應用到解決生活問題上。
那麼POA行動力是怎樣的一種算法呢?
POA行動力公式
POA是公式裡面的三個變量,
其中O(Object)目标是分母,因此,目标值越小越單一行動力越強,這個關系,《微習慣》很好的闡述了這個問題。
P(Partner)夥伴是分子,值越大,行動力越大,因此,夥伴是越多越好。
A(Acceleration)方法/行動,這個詞來源于物理學的“加速度”,是一個動力學概念。可以理解為更有效的方法。
怎樣才能更有行動力呢?
更聚焦的目标
更多的夥伴
更有效的方法
由這個算法衍生出來的解決問題的“算法”可以這樣表達:
POA極簡思維
目标凝聚夥伴、夥伴共創方法、方法服務目标
目标是Why不是What
就是目标是Why(原因),而不是What(行動)。比如說,朋友詢問,是否應該離職。離職本身是一個行動,是What。而背後的原因才是真正的目标Why。朋友想離職的動機,可能是工作太忙影響到他考研,又或者是在公司中遇到一些人際關系的障礙,還可能是他希望可以得到更好的收入,等等。因此,隻有把Why挖掘出來。才能匹配到相應的P和A。
有了這個“算法”,就有了一個普适的解決問題思維。回到剛才影響行動力的三個表現:不想做、不會做、不去做。
為什麼不想做?因為對目标(O)沒有共鳴。
為什麼不會做?因為缺乏夥伴,夥伴就是資源。
為什麼不去做?因為不相信行動的力量。
POA的算法運行路徑
總結POA行動力,有5個要點:
1.POA思維是一種簡潔 普适的算法
2.目标、夥伴、方法組成了POA循環
3.目标是Why,Why更容易産生共鳴。
4.把更多人變成夥伴,就會有更多資源。
5.隻有開始行動起來,才會有行動力。
以上内容整理自弘丹寫作學院,朱穎磊老師的課程《POA行動力——你的人生“算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