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陽朔縣桂林千古情景區裡跳竹竿舞。劉峥 攝
抛繡球、竹竿舞、民族盛裝走秀……一場場民族文化體驗活動,每天在桂林千古情景區準時上演。
“這裡的活動很精彩,能體驗到廣西各民族的風情特色。”剛剛參與完跳竹竿舞的浙江遊客高進山對景區的民族文化體驗活動贊不絕口,“我在一項項活動中真切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回到浙江後我會把這裡推介給更多的朋友知道。”
在陽朔縣的桂林千古情景區,民族元素融入各式建築中,風雨廊橋、歌仙廣場、漓江古村、靖王府城門樓,無不風情獨具、韻味十足。遊客徜徉其間,一步一景,都浸潤着民族文化的曆史底蘊。
漓江之畔,山水為台。一場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如期上演。
江上漁歌回響,台上座無虛席。這部将劉三姐文化、漓江風光與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相結合的實景演出自公演以來,已累計演出超8000場次,接待國内外觀衆近2000萬人次。
來桂林參加2022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的山西參展商張文輝,已經是第二次來看《印象·劉三姐》表演。“每次看都感覺到非常震撼,特别是漓江漁火和侗族大歌部分,生動展現了桂林特有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之美。”張文輝說道。
作為全球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被一方山水和人文蘊養着,成為了全世界遊客了解廣西絢麗多姿民族文化的窗口,對增進文化認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積極作用。
“‘山同脈、水同源、歌連心’,當地群衆都喜歡把劉三姐說成是家鄉的人,所以,劉三姐也是中華民族的歌仙。”在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傳說故事廳,講解員易軍芝正向觀衆講述劉三姐的故事,“她用歌聲架起了一座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促進了嶺南各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成為各個民族以歌代言的傑出代表,成為歌唱民族團結的最美‘代言人’。”
在這間博物館裡,觀衆不僅能聽到關于劉三姐的曆史文化知識,還能看彩調劇、歌劇、電影等多種版本的《劉三姐》作品,以及參與體驗扮演一把《印象·劉三姐》實景演出中的經典畫面,遊客在自然舒适的旅遊體驗中潛移默化接受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
“開館至今3年多時間,我一直在博物館擔任講解,向全國各地的觀衆講述劉三姐文化。這是一個分享的過程,也是一個傳播的途徑。”身為地道的陽朔人,易軍芝為自己在博物館工作倍感光榮,“我們通過博物館把家鄉的民族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讓更多的人了解劉三姐文化,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感到自豪。我在講解的過程中也不斷加深了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
近年來,陽朔縣還通過舉辦各種傳統民俗節慶、非遺傳承項目展示等活動,充分挖掘豐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創新實施“文旅 民族團結進步”發展模式,打造《印象·劉三姐》、巨龍巡遊等民族文化旅遊品牌,推出具有民族團結進步價值理念的旅遊産品和精品線路,有形、有感、有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近年來,随着“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桂在行動”深入開展,廣西加強引導重點景區突出和展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規範旅遊景點導遊詞(解說詞)、提升景區文化活動的中華文化内涵等,大力發展生态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體育旅遊等業态,使旅遊業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如今,吸引全國遊客來廣西的,不僅是奇山秀水,還有壯族山歌、侗族多耶、苗族蠟染、毛南傩面、瑤山油茶……各地還将吃農家飯、住精品民宿、賞僑鄉風情等納入重點旅遊線路,既推動當地各族群衆增收,又能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當地各族群衆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增進了解,結下友誼,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記者 劉峥 通訊員 邱齡逸 張書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