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作者:李進參近些年,一些地方野豬“泛濫”成災,與人類活動形成沖突,并出現農戶獵殺野豬的情況這樣單一物種的爆發式增長,是自然生态系統内部缺乏物種之間的平衡所導緻的,說明當地缺乏能制約其大肆繁衍的物種,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人如何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作者:李進參
近些年,一些地方野豬“泛濫”成災,與人類活動形成沖突,并出現農戶獵殺野豬的情況。這樣單一物種的爆發式增長,是自然生态系統内部缺乏物種之間的平衡所導緻的,說明當地缺乏能制約其大肆繁衍的物種。
具體說來,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設的深入,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性增強,過去那樣獵捕動物的現象越來越少,而作為動物食物的植物種群不斷生長。二是工業文明對自然生态的影響,人類在某個時期把很多食肉動物作為對生命财産的威脅而過度捕殺,造成食物鍊頂端的野生動物大量減少甚至滅絕。如今,很多地方都成為人類活動區域,老虎、野狼、野狗都見不到了,野豬等草食性動物就沒有了天敵,爆發式增長在所難免。
從生态文明建設的角度來說,調節野生動物物種的平衡,還是要按自然生态規律進行,就是通過培育和引進食肉動物進行生态平衡。特别是在缺乏食肉動物的自然保護區,适當恢複和引進食肉動物不但能豐富生物多樣性,還能對大肆增長的食草動物進行制約。實際上,中國已建立的很多自然保護區,曆史上都有過虎、狼、野狗等食肉動物,構成生态系統食物鍊的重要一環。
在非自然保護區活動的野豬,按照法律規定同樣要受到保護,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是不文明的,而且有病毒感染傳播的風險。調控某些地區野豬過快增長,是否可以用自然法則進行?比如,可否探索用異地“嫁接”食物鍊的辦法,讓野豬成為自然保護區或者動物園中肉食性動物的食物?
同時,為了更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應采取更多的措施處理好人與野生動物的關系。各地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對于野豬增長形勢及危害情況,要經過主管部門及專業隊伍的評估,再實施防控野豬危害的依法、科學、規範和穩妥性政策,防止對野生動物報複性亂捕濫獵行為。比如,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前預警預告危險,讓相關社區農戶能夠積極避讓野生動物活動。同時,對于動物造成的損失和傷害,要給予相應的生态補償,兼顧生态保護與群衆利益。
實踐中,一些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省份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無人機監測,預防兇猛的野生動物與村民的沖突,通過頒布相關法規普及野生動物肇事補償等。一些地方聯合保險公司推出“野生動物肇事公衆責任險”,增強了廣大農戶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這些經驗和做法對其他地方有借鑒和參考價值。
(作者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