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期末試題及答案?大一思修期末考試試題⒈人生觀的核心是( A )A、人生目的 B、人生價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大一思修期末試題及答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一思修期末考試試題
⒈人生觀的核心是( A )。A、人生目的 B、人生價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⒉世界觀是人們對( D )的最根本看法和總和。A 社會 B 人生意義 C 自然界 D 整個世界
⒊人生觀是( C )的反應。A 自我認識 B 政治關系 C 社會存在 D 自然條件
⒋人生的目的是對(B)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A 人為什麼發展 B 人為什麼活着 C 人為什麼工作 D人為什麼努力
⒌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人的人生對(D)的意義。A 自我與社會 B 集體與社會 C 自我與他人 D 社會與他人
⒍人生的價值趨向是對(D)的意義。A 自我價值 B 社會價值 C 價值質量 D 價值目标
⒎理想是人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D)的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和想法。A 實現豁然性 B 不可能性 C超越客觀性 D 實現可能性
⒏理想人的确立于(D)。A 中年 B 童年 C 青年 D 青年時期
⒐處于核心地位的理想類型(B)。A 生活 B社會理想 C 道德理想 D職業理想
⒑信念突出的本質特征(A)。A“信” B“誠” C “真” D“疑”
⒒社會主義的核心是(A)。A 為人民服務 B尊老愛幼 C
⒓道德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為其服務的(D)。A 政治制度 B 文化傳統 C 傳統習慣 D 上層建築
⒔道德核心問題是( C)。A物 B 自然 C 人 D 社會
⒕為人民服務低層次的要求(A)。A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B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C毫不利己,專門為人 D人人為自己,上帝為人家
⒖反應階級民族或社會利益的道德( B)。A 狹義 B 廣義 C 高尚 D 法律規定
⒗在一定職業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準則的(D)。A 職業規範 B職業行為準則 C 職業守則 D 職業道德
⒘我國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征( 奉獻社會)。
⒙伴随道德認識所表現出來一種内心體驗是(C)。A 道德評價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習慣
⒚法律主要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
⒛法律以(B)為基礎。A 意志 B 經濟關系 C 政策 D 政治
24.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25.國家對個體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1、下列不屬于我國的法律部門的是( D P177 )A、憲法 B、 經濟法 C、婚姻法 D、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2、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根本保證是( C P187 )A、共産黨執政 B、 依法治國 C、黨的領導 D、人民當家作主
3、正确分析與處理法律案件,要抓住兩個關鍵問題:(AC)A、案件事實 B、犯罪的起因 C、正确運用法律 D、犯罪情節輕重
4、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有:(A P176)A、階級性 B、廣泛的群衆性 C、全面性 D、各階級各階層人民群衆意志簡單組合
5、司法的基本要求是:( ABCD )A、正确 B、合法 C、及時 D、公正
6、行政執法的主體是(ABCD)A國務院 B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C各級政府中享有執法權的下屬單位 D法律授權的社會組織
7、按照憲法的規定,下列情況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的是:(BD)A遵守憲法和法律 B勞動 C獲得物質幫助 D受教育
8、程序法是規定保證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的法律規範的總稱。目前我國的程序法主要包括(ABCD)A民事訴訟法 B刑事訴訟法 C行政訴訟法 D仲裁法
9、下列哪些組織依法可以具有行政主體資格?(ABCD)A中國人民銀行四川分行 B稅務所 C國家共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評申委員會 D市政府行政複議辦公室
10、職業道德建設中堪稱從業者“立人之道”、“進德修業之本”的是(B) A愛護公物 B誠實守信 C文明禮貌 D尊老愛幼
11當事人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B)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12、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向城鎮轉移過程中,會造成一部分人處于失業狀态,這種失業我們稱之為(C)A結構性失業 B摩擦性失業 C發展性失業 D周期性失業
13、處理勞動争議的必經程序是( C P154 )。A、和解 B、調解 C、仲裁 D、訴訟
14、為調整和規範人類社會生活三大領域,相應分别形成了( D )
A、生活道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B、生活道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C、社會公德、生活道德、職業道德D、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15、對依法處理勞動争議的法定途徑下列說法正确的是(C P154)
A、當事人應先行協商,否則不可以申請調解和仲裁 B、當事人應先申請調解,調解不成才可以申請仲裁
C、對勞動争議當事人應向勞動争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D、當事人也可以不申請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6、勞動者的權利包括( ABCD P153)
A、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B、休息休假的權利 C、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 D、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
17、戀愛中的道德包括(ABDP165)A尊重人格平等 B、自覺承擔責任 C、自覺遵守《婚姻法》中的規定 D、文明相親相愛
18、關于父母子女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确的有(ABCD P173 )A、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監護人B、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C、父母與子女間有相互繼承遺産的權利D、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其生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是不同的
19、當夫妻一方有下列過錯而導緻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ABCD P173)A實施家庭暴力的 B重婚的C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D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20、一個人進行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心理、審美等自我修養所達到的實踐水平或程度稱為( D )。 A.人生境界 B.人生理想 C.修養目标 D.理想人格
21、市場經濟帶來了人們價值觀的沖突,使一些人陷入誤區。以下不正确的價值取向有(ABCE)。
A、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别人 B、注重眼下的利益得失,不計長遠C、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标準,無所謂對錯 D、以人民利益的實現為最高标準E、誰擁有财富多誰的人生價值就大 别人
22、下列屬于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是( CD P95 )A、公正 B、平等 C、仁愛 D、誠信
23、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暴力機關例如監獄、法庭等體現了法的(C P135)A預測作用 B教育作用C強制作用D評價作用
24、對于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應有的制裁和懲罰,體現了法律(C P135值得讨論我覺得是教育作用)A、指引作用 B、評價作用 C、強制作用 D、預測作用
25、強調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應該“依法行政”、“依法司法”體現了法的(D P134)A、預測作用 B、教育作用C、強制作用D、評價作用
1.大學生怎樣盡快适應大學新生活?(p1)
(1)認識與适應大學生活。①适應學習要求的變化: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适應生活環境的變化:要學會過集體生活也要獨立。③适應社會活動的變化: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④樹立自立自強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識。⑤提高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⑥虛心求教,細心體察。⑧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
(2)更新學習理念。①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②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③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④樹立合作學習的理念。⑤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3)培養優良的學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4)樹立遠大的理想。
2.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思修”課的意義和方法。(p13)
這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實踐性于一體的學科。
意義:(1)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
(3)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方法:①學好科學理論。②注重學習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的基本知識。③注重聯系實際。④堅持學以緻用。
3.談談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内涵及重要意義的理解?
科學内涵:①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内容。②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解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③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④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⑤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⑥這四個方面内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整體。
重要意義: 是黨在思想理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曆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社會方面,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是激勵全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适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适應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求,适應現階段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
4.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信念?(p17)
理想: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标上的集中體現。
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确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狀态。信念是對理想的支持,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标的強大動力。
5.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才的作用(p19)
①指引人生的奮鬥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④引導大學生做什麼人 走什麼路 為什麼學。
6.如何認識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p32)
①隻有将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相統一的青年才能夠在社會上大有作為,把個人理想融入社會理想之中,在為實現社會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這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②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實質上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理想層面的反映,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不是彼此孤立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區别、相互制約。③社會理想規定、指引着個人理想。④社會理想是對社會成員個人理想的凝練和升華。
7.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p34)
(1)立志當高遠。立志做大事。立志須躬行。(2)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①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要做好充足的準備;②要正确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順境,勇于正視逆境和戰勝逆境。(3)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①要正确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思想基礎);②要有堅定的信念(重要條件);③要勇于實踐,艱苦奮鬥(根本途徑)。
8.什麼是愛國主義?如何理解其科學内涵及優良傳統?(p44)
科學内涵: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衆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他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優良傳統:熱愛祖國,矢志不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同仇敵忾,抵禦外侮。
9.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有那些内容?(p48)
①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②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一緻性;③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的一緻性;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⑤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10.什麼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内涵/基本内容是什麼?(p41)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範,精神氣質的總和。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内涵: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11.什麼是時代精神?内涵是什麼?(p57)
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産物,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表達,體現了社會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
内涵:核心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12.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就要自覺承擔對國家應盡的義務;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民族區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反分裂國家法》。
(3)增強國防觀念。(4)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13.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人生價值?(p66)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着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生活的态度。
人生價值:一種特殊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
14.人的本質是什麼?如何理解?
本質: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任何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15人生态度與人生觀是什麼關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p68)
關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觀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
端正:人生須認真;人生當務實;人生應樂觀;人生要進取
16.對人生價值評價要堅持那幾方面的統一?(p78)
能力有大小和貢獻需盡力相統一;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動機與效果相統一。
17.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是什麼?(p79)
(1)社會條件: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人生價值目标要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緻.
(2)個人條件: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立足于現實,堅守崗位做貢獻;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18.什麼是健康?怎樣協調自我身心關系?(p82)
一般說來,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質基礎,心為身的精神機能,二者相互作用,作為有機統一體對人的生活實踐産生影響。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有健康的生理,還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謂“身心健康”。協調身心關系以及身心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以保證人自身系統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環節。一個人自覺地調試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夠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創造良好的自我環境。
如何協調:①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②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③合理調控情緒。④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
19.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是什麼?(p84)
(1)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
(2)誠信原則。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障。
(3)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
(4)互助原則。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
20.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p87)
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鍵在于把握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
①正确認識個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關系。(人的個體性與社會性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
②正确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系。(人的需要的滿足,隻能借助于社會,憑借一定的社會關系,通過一定的社會方式實現,受社會物質和精神文化發展水平的制約;社會需要是個人需要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全體成員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③正确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在根本上是一緻的。個人應自覺地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自覺服從社會利益)
④正确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自由與承擔社會責任、義務的統一關系。(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為社會做貢獻)
21.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是什麼?(p92)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功能:*①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于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
*②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現為,它是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範及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重要精神力量。
*③在道德的功能系統中,主要的功能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
④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反映社會現實特别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⑤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作用: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産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
1) 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2) 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态的存在和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
3) 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産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4) 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5)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内在動力
6)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鬥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發揮作用的性質由道德反映的經濟基礎、代表的階級利益所決定。隻有反映先進生産力的要求和進步階級利益的道德,才會對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産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否則,就不利于甚至阻礙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
22.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内容是什麼?(p97)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公義勝私欲;夙夜在公;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後…;先義後利)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老吾老…)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緻,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需要。
(6)強調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
23.如何理解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p109)
(1)道德建設的核心,即道德建設的靈魂,它決定并體現着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規定并制約着道德領域中的種種道德現象。道德建設的核心問題,實質上是“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
①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的客觀要求。
②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
③為人民服務體現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先進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統一。(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④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别和優越于其他社會形态道德的顯著标志。
(2)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集體主義原則是指導人們行為選擇的主導性原則,這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①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
②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矛盾時,必須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應以大局為重,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必要時為集體利益做出犧牲。)
③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
24.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内涵是什麼?(p113)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辱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會思想道德原則和規範的體現和表達。榮辱觀具有時代性和階級性。榮辱觀對個人的思想行為具有鮮明的動力、導向和調節作用。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25.談談當代大學生怎樣樹立誠信品質?(p114)
①大學生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講誠信,講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誠心做事,誠實做人,言行一緻,表裡如一,自覺端正态度,堅守道德規範。
②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觀念,“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努力培養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奠定立足現代社會的道德基石,成為高素質人才,承擔起社會責任和曆史使命。
③學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獨自律,積善成德,知行統一
④向道德模範學習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對經濟建設發展有何重要意義?(p118)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會生産活動的重要基礎。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障。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标志。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保障。
27.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麼?(p119)
基本特征: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
主要内容:1.文明禮貌2.助人為樂3.愛護公物4.保護環境5.遵紀守法
28.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義是什麼?(p121)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又可能因使用不當或缺乏規範而損害社會公德、妨礙社會的發展。當前網絡活動中存在不少問題,已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産生了極大危害,影響到一些大學生的生活,個别大學生甚至誤入歧途。由此可見,網絡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倫理道德作為其發展的支撐力量。
遵守網絡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有利于個人身心健康和個人品德的培養;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29.什麼是職業道德?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p123)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
基本要求:1.愛崗敬業2.誠實守信3辦事公道4.服務群衆5.奉獻社會
30.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确的擇業觀與創業觀。(p125)
擇業觀:①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②服從社會發展的需要;③做好充分的擇業準備
創業觀:①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②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③要提高創業的能力
31.家庭美德的基本規範是什麼?(p131)
尊老愛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儉持家 鄰裡團結
32.簡述法律的一般含義及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p143 p147)
一般含義:法律是由國家創制并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本質:①從法律所體現的意志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②從法律的實質内容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曆史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③從法律的社會作用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法律保障。
33.舉例說明法律規範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p149)
指導作用:
預測作用:
評價作用:
強制作用:
教育作用:
34.什麼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執行及法律适用?(p150)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規範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法律遵守:是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力和權利以及履行職責和義務的活動。
法律執行:廣義上,法律執行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在國家和公共事務管理中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狹義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活動,也被稱為行政執法。
法律适用: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适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35.簡述《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處罰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于$2通過,自$2施行。該法包括總則、處罰的種類和适用、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和處罰、處罰程序、執法監督、附則,共6章91條。
1.《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立法目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是加強新形勢下的社會治安管理、維護公共生活秩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立法目的是: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範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
《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2.《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主要内容
(1)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是指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财産,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章将“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細分為“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财産權利和妨害社會管理”共4類,110多種行為。
(2)治安管理處罰種類。《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治安管理處罰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的外國人适用)等。
(3)治安管理處罰程序。(4)聽證程序和救濟程序。(5)治安管理處罰的執法監督。
36.《勞動法》和《公務員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勞》:1.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兼顧用人單位利益相結合的原則2.按勞分配與公平救助相結合原則3.勞動者平等競争與特殊勞動保護相結合原則4.勞動行為自主與勞動标準制約相結合原則
《公》:1公開 平等 競争 擇優和法治原則2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原則3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4分類管理和效能原則
37.簡述我國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及關于結婚的相關規定。
a婚姻自由b一夫一妻c男女平等d保護婦女、老人和兒童的合法權益e實行計劃生育f夫妻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
38.什麼是刑法?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根據自己的意志,以國家的名義頒布的,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與刑罰的法律規範的總和。
原則:一是罪刑法定原則。二是罪刑相當原則。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
39.什麼是犯罪?犯罪構成包括哪些要件?(p162)
是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并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要件: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
40.什麼是正當防衛?什麼是緊急避險?其成立條件分别是什麼?
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産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産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的行為,造成損害的。
4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提高黨依法執政的水平③加快建設法治政府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⑤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⑥培植新型的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42.什麼是法律思維方式?它的特征是什麼?
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
特征:講法律、講證據、講程序、講法理。(P171-172)
43.大學生應該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的權威?(p182)
①學習法律知識 ②掌握法律方法 ③參與法律實踐 ④努力樹立法律信仰 ⑤積極宣傳法律知識 ⑥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争
44.我國憲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則是什麼?
特征:a在内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諸如國家性質、公民基本權利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從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上規範着整個國家的活動。
原則:a黨的領導 b人民主權 c公民權利 d法制原則 e民主集中制原則
45.我國的國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衆自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46什麼是民法?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财産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和。
原則: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力濫用
47.簡述我國民事權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民事權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具體權益,可分為财産權和非财産權兩大類。
A物權(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B債權(債權人得請求相對人為特定行為或不特定行為的權利)
C知識産權(創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業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D繼承權(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繼承人遺産的權利)
E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48.簡述我國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我國合同法對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或轉讓、終止、違約責任以及主要合同種類等都做出了明确規定。
合同由當事人約定,内容包括: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争議的辦法。
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依法就合同内容達成意思表示一緻的過程。(方式為要約、承諾)
訂立合同時民事法律行為。(P194)
49.聯系實際,談談如何理解法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p196)
A結構上的相關關系。對立統一。
B總量上的等值關系。1,一個社會的法律權利總量和法律義務總量是相等的2,具體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互相包含。權力的範圍是義務的界限,反之亦然。
C功能上的互補關系。義務是特有約束機制,幫助建立社會秩序,權力是激勵機制和利益導向,有助于實現人的自由。
50.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哪些?(p198)
權利: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評 建議 申訴 控告、檢舉權、取得國家賠償權、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特定主體權利
義務:①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②遵守憲法和法律③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④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⑤依法納稅⑥其他義務(計劃生育、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贍養扶住父母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