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一篇風險警示文章,内容是“關于警惕網絡平台誘導過度借貸”。文章說,一些網絡平台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産品,誘導過度消費。
2020年有好幾個長租公寓出事了,真正的房東沒拿到錢,可是房客卻早就付了一年的房租。房客付的錢,很多就是通過互聯網平台貸款支付的,它做得很隐蔽,甚至房客都沒有感覺到自己在上面貸款了。還有一類更加常見,比如我們在網上買了一個東西,然後分期付款,這其實就是貸款。或者也可以先欠着,不用付錢。一個月以後如果沒足夠的錢付,那麼還可以分期,這就是類信用卡透支。具體的産品名字就不說了,經常網購的人心裡都清楚。
過度消費的情況有多嚴重呢?
根據全球知名的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2019年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有86.6%的年輕人正在使用網絡透支消費工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形成了實質性負債,這和信用卡一樣,有一個免息期,一般就是一個月左右,不要利息。隻要在這個時間内還清欠款,那就不算實質性負債。
可是,有57%的90後人群,他們卻因此形成了實質性負債,也就是說,沒有及時還清全部欠款。這就會形成利息。
這種利息看起來簡直就是互聯網大佬們給年輕人的福利,比如每天一杯奶茶錢,一瓶礦泉水的錢。實際上利率有多高呢?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我在網上購買了一台價格1200元的電子産品,由于手頭拮據,所以使用了類信用卡透支工具,并且分12期還款。所謂12期,就是以1個月為1個單位,分12次還錢。我查了一下相關平台,如果分12期的話,2019年時政策是利率8.8%。這樣算下來,總的利息就是105.6元,相當于每個月隻要8.8元的利息,每天隻要3毛錢不到,讓人感覺超級便宜。
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這樣。你借的是1200元,但是這1200元你并不是借了12個月,你每個月都在歸還一部分本金。而平台跟你算的時候,它是按照1200元借12個月來計算的。
實際利率=每期費率×分期期數×24÷(分期期數 1)。所以前面我講的這個例子中,實際利率是16.25%。這時候你還覺得便宜嗎?
如果是按天分期的話,那麼實際利率就更吓人了,之前的P2P平台基本都是那樣計算的。
這麼高的利率,豈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因此一旦養成這種消費習慣,那麼個人财務狀況将不斷惡化。有一隻無形的手,會不斷掏空你的财富。
講到這裡,有的人肯定要質疑了:銀行信用卡不也是這樣計算的嗎?
是的,銀行信用卡分期的利率和網絡平台差不多。但是銀行核發信用卡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沒有固定工作的普通人,一般是申請不到信用卡的。而且如果一個人的收入水平比較低,那麼他就沒辦法在多個銀行申請信用卡。但網絡平台上幾乎是人人都可以透支。
還有一個不同點在于,銀行從來沒有誘導大家過度消費,而網絡消費場景更加便于誘導。站在監管層的角度,對此當然不能視而不見。偶爾用下,問題不大。但是年輕人如果把它變成長期習慣,這難道不是大問題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