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做人要發達,這是本能的需求;出世修道要恬淡,這是自然的需求。
我自己是二者兼修。
我認為,人既可以發達,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也可以恬淡,得到精神上的富足。二者就像太極的陰和陽,隻要你能平衡,就可以兩可。
本文分享的實踐心得是:一個人,悟到生發之道,此生才能發達。
1、安住,為生發之地。
農民想收獲莊稼,首先他得耕耘一塊田地;打工人想賺錢,首先他得找一份工作,或者一門小生意。
換句話說,三百六十行,要做起來,首先,得有一個安住之地。你隻有守住生發之地,才有機會做發達。
老子《道德經》說:“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陰符經》說:“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簡而言之:一樣東西,想要生發起來,那麼首先要安住,安以動之徐生;其次要靜,自然之道靜,萬物生。
這就是生發之道,把這種無上心法,和你的做事心态,融合到一起,你就進入了生發的勢能狀态。
2、去急,去躁,穩中求進。
我在職場工作了十幾年,自己也嘗試過幾次小的創業,急和躁,我深有體會。現實和壓力,讓人不得不急。
然而,越急,越做不好;越想求成,越成不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失敗太多了,最後,悟到至簡真法,我才走向心想事成之路。
當一個人心急和浮躁時,根本就不可能安住,心靜不下來,守不住自己的安生之地,自然無法發達起來。
想要成事,務必要去急、去躁,安靜下來,有十足的耐心和韌性,這反而是捷徑。
财不入急門。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急,就失去了安,失去了靜,失去了心平氣和,失去了自己的生發之地,也就無法發達起來。
《易經》開篇第一卦——乾卦,就講“潛龍勿用”。
安靜下來,潛心積累,努力積蓄,才能為将來的發展,積攢下力量,打下紮實的基礎。
絕大多數人的問題,或者說是人性的本能,就是急于見效。
有些人羨慕我,寫寫文章,不用上班,還有收入,多自由。
然而,我親眼看見很多人,也走同樣的路,他們寫幾個月,或者一年半載,看見沒收入,或者收入太少,就放棄了。
我寫作的頭幾年,都是不賺錢的。為解決生計問題,我一邊打工謀生, 一邊寫。
正因為有7、8年的潛龍勿用,打下紮實的基礎,才有現在的穩定增長。
3、保持不盈,才能持久。
老子《道德經》說: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我們的人性,一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盈滿的。
現實卻是,很多人求而不得,忍受八苦的煎熬。
因為,這種行為,違逆規律。所以,很快敗之。
真正順應規律的做法:你想要盈滿,想得到利益最大化,那麼,你就一定要守住“不盈”。
因為,物壯則老,老則衰退。
明智的人,不長期停留在頂峰,他們會功成身退;
聰明的人,不貪求巅峰的名利,他們會見好就收。
正因為,能做到見好就收、适可而止,守住“不欲盈”,所以,他們往往能成為人生大赢家。
這些道理,光聽别人說,一點用都沒有。隻有你自己不斷實踐,不斷反省總結,自己悟通了,才可以有大用。
高手比的,從來都不是技巧,而是心法。
我自己在投資的路上,摸索了幾年,反反複複,最後,就是靠悟到以上分享的這些東西,内心豁然開朗,從此走上順暢之路。
以上為《易說瑾言》第15篇,共120篇,系作者的收山之作。讀完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評論。
作者主頁專欄,有解讀《易經》、《道德經》、《莊子》的國學文章,歡迎訂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