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曆史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誇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補天……
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未停止過對神秘太空的向往和探索。
1961年4月12日,原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駛“東方”一号宇宙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揭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十年之後,世界上首個載人空間站——“禮炮1号”發射。
這是加加林在宇宙飛船起飛前乘坐汽車前往宇宙飛船發射基地。 新華社發
人類邁向太空的腳步已經開啟,中國人,不甘落後!
這是神舟六号任務航天員拍攝的畫面。
于是,中國航天人不懈努力,奮起直追!
第一次模型亮相2008年9月28日,中國首次披露“天宮一号”發射計劃。
2009年1月26日,天宮一号模型在200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亮相。
2010年10月,中國宣布正式啟動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号還未騰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中國“天宮一号”将搭載國際宇航聯合會會旗。
2011年9月20日,執行任務的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區。
天宮一号和長征運載火箭器箭組合體在轉場途中。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天宮一号發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時38分,發射塔架開始關閉。秦憲安 攝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号發射在即,北京飛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王永卓 攝
2011年9月29日,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學員在展示自制航天器模型。劉東嶽 攝
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個“家”終于,孕育多年的蛟龍就要騰飛!
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長征二号F”T1運載火箭搭載“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9月29日晚21時16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長征二号F”T1運載火箭搭載“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發射升空。武向榮 攝
伴随着大地的震顫,西北戈壁上空點亮了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孜孜追求的太空夢。天宮一号劃破長空,直入星辰,中華大地迎來了太空探索新的時代!
2011年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将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發射升空。王建民 攝
這是中國第一個目标飛行器,它的發射标志着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在相繼實現航天員上天、太空行走之後,為建設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載人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圖表:天宮一号發射成功 新華社記者 高微 編制
從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第一個“家”。
飛控大廳裡便燈火通明,科技人員24小時值守。
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圖為天宮一号艙内實景。
國際在線記者曾在現場看到天宮一号發射升空的情景,“火箭升空的一瞬間,科研人員、工作人員和記者大家是安靜的,出人意料的是,我周圍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流下了眼淚,包括我自己。”
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天宮一号自帶攝像機拍攝到的艙外實景。
就是這個8.5噸重的“小胖子”,讓我們、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崛起的加速度!
第一次空間交會對接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程,踏上與天宮一号的“赴約之旅”,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經過兩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淩晨,與天宮一号成功實施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技術人員通過大屏幕觀看天宮與神八對接全程。
2011年11月3日淩晨,天宮一号與神舟八号陸續進行接觸、捕獲、鎖緊等一系列動作。
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宮/神八交會對接示意圖。新華社記者王永卓 攝
天宮一号拍攝神舟八号,對接機構開始解鎖。圖片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标志着我國成功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外太空的“中國之家”,即将迎來它的第一位人類訪客。
圖為航天人在北京航天城飛控大廳内合影留念。(彭帥 攝)
天宮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會對接于11月3日01時36分取得圓滿成功。
第一次接待人類客人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李剛 攝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出征時在國旗前的敬禮,那是誓言,也是決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中)、劉旺(右)和劉洋與記者見面。李剛 攝
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
天宮一号迎來了這三位首批人類客人。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與天宮一号再次形成組合體,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
劉旺以不到7分鐘,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赢得世界喝彩。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飛船與天宮一号手控對接成功。三位航天員舉手慶賀。王永卓 攝
這一步,昭示着中國進入空間站時代。
第一堂“太空授課”2013年6月10日,天宮一号與神舟十号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同記者見面。
2013年6月10日,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王亞平出席見面會。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發射升空。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飛船發射升空。李培斌 攝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宇航員從遙遠、浩瀚的太空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珍貴的禮物——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王永卓攝
神舟十号航天員在天宮一号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這是航天員王亞平在演示太空陀螺運動。
授課結束時,三名航天員向大家揮手再見。
這六年多的時間裡,天宮一号先後與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任務。
也因為它,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圖表:中國空間站構想圖。新華社記者 馬研 盧哲 編制
中國人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指日可待!
2014年5月17日,一名小朋友在南京科技館廣場參觀天宮一号、神舟九号載人交會對接模型。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号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曆史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曆史長河川流不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永不停歇。
美國第一個環繞地球的航天站天空實驗室,1979年7月11日進入大氣層燒毀,碎片墜落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和南印度洋。
前蘇聯建造的和平号空間站,于1986年發射升空,2011年被廢棄後受控在再入大氣層中燒毀,碎片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号發射升空,肩負對土星系統進行空間探測的使命,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号燃料将盡,進入土星大氣層燃燒成為土星的一部分。
2011年10月5日,“天宮一号”過境北京的美麗瞬間。新華社發(朱進攝)
同樣地,天宮一号完成使命,它也将不再停留太空,而是以悲壯的方式,成為中國航天史和世界航天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2017年7月26日“中國夢·航天夢——在北京天文館,一名小朋友在攝影展上參觀。新華社記者王化娟
曆史不會忘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人民不會忘記,那些默默奉獻,嘔心瀝血的所有中國航天人!
(轉載自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