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首詩,讀了幾遍,貌似記住了,合上書僅有一點點似是而非的印象,知道,但,不準确。還是拿起紙和筆寫一遍,才能加深印象,更好的理解。以下摘自《飛花令裡讀詩詞》。
大曆元年(766)秋,杜甫自雲安至夔州,寓居西閣,此詩即在此時所作。當時詩人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适等相繼逝世,而蜀中崔盰之亂未平,詩人歎物是人非,心境沉重非常。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此兩句描寫的當為冬季,詩人秋居西閣,時光荏苒,轉瞬即逝,霜雪方晴,月明如晝,對此寒夜,不由人感慨萬千。“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天色将曉,城頭鼓角,愁人耳中,異常悲壯,雪後清霄,群星燦燦,峽江之中,動搖不定。寫景之中,更有一層深意,蜀中征戰,經久未消,“鼓角”“星搖”,皆是戰争景象。此聯氣勢恢宏,風骨蒼涼,詩人的悲情,也在此宣洩。“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颔聯寫征戰,是隐筆,至此則一露無餘。千家恸哭,四野哀聲,夷歌數處,杜甫聽在耳中,心情更是悲涼。“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諸葛亮、公孫述一世英雄,終成黃土,人事茫茫,音書渺渺,無奈寂寞之中,正是詩人傷心處。
此詩堪為律詩中典範,言外之意,怆然不絕。而其籠宇宙于筆端,形造化于紙上,傷今懷古,一覽無遺,是杜甫本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