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故事
愛吃牛肉還是魚?
我在法國時曾接待過一個中方考察團,當外方設宴招待的時候,飯桌上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中方代表把自己點的牛排切成兩半,自己吃一半,另一半夾給鄰座的人;對方也把自己盤裡的魚這樣分給他,兩人交換着品嘗。
這種舉動在中國人看來很正常,無非是換個口味,多嘗幾種菜式罷了,但卻令當時在場的法國人感到費解。
坐在我旁邊的法方代表當即問我:“張先生,明明自己點的是牛肉,為什麼還要吃别人的魚呢?”
在他們看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要麼是當天的飯菜不合客人的口味,要麼是客人點菜的時候很随意、敷衍,不太尊重主人的款待,總之都不是友好的行為。
我隻好從旁多加解釋,告訴對方,這隻是中國人的一種飲食習慣,并非對當天的招待不滿。
——張國斌《亮出最好的自己》
由于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在習慣上造成的誤解也會讓彼此都很尴尬。東方人的含蓄與分享遇到西方人的直截了當,就形成了讓人難以讀懂的畫面。
這樣吃西餐:不做“随便”的客人
雖然說“民以食為天”,但不同國家的人在吃飯問題上真的是千差萬别。尤其是東西方由思維方式導緻的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經常讓中國人到了國外感覺西餐的規矩實在煩瑣,卻又吃無可吃。
不過,好不好吃、吃不吃得慣是一回事,會不會吃又是另外一回事。
吃飯除了“充饑”之外,還有“社交”的功能,能否賓主盡歡地享用西餐,決定着雙方的關系能否增進,以及商業合作能否在觥籌交錯之間水到渠成。
01
吃飯豈能随随便便?
在國内,點菜大多由主人掌握大權。通常客人還未到,主人就已提前預定了所有菜肴;即使沒有預定,臨時看菜單、點菜,也幾乎都由主人說了算(不過主人通常都會詢問客人的意見)。
但中國人的習慣是“客随主便”,一句“随便”或者“你決定”、“都行”,主動權又交回了主人手中。
02
令人尴尬的“随便點”與“随便吃”
在國外,除非是自助餐或者盛大的宴會,外國人請客時習慣于尊重客人的意見現點現吃。
等所有人落座後,服務員會遞給每個人一份菜單,主人也會請大家點最合自己口味的菜。這個時候,中國人“随便”的習慣會讓外國人很頭疼。
外國朋友最害怕聽到中國人說“随便”,你一說“随便”人家就會很緊張,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有什麼忌口。
國外實行的是分餐制,人們習慣于各點各的,各吃各的,不像我們那樣點一桌子菜,然後不分你我地在各個盤子中挑挑揀揀。
外國人相信每個人的口味和偏好都不相同,但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你說“随便”人家隻好硬着頭皮“随便點”;菜上來後,如果恰好是你吃不慣的,你也隻能硬着頭皮“随便吃”。遇到這種情況,主客雙方都會很尴尬。
中國人沒有分餐的習慣,喜歡一桌子人圍坐在一起,同時從許多盤子裡夾菜,筷子一揮,風卷殘雲,圖個熱鬧的氣氛。很多中國人到了國外也是這樣吃西餐。
如果都是中國人,在私下裡這樣吃飯彼此都能理解,但若在正式的宴會上這樣做,就會讓外國朋友目瞪口呆了。
一貫對飲食要求很高的中國人到了國外為何如此“随便”?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在國内養成了客套的習慣,“客随主便”的習慣使然,是為“善意的随便”;
二是很可能看不懂外文菜單,橫豎不知道都有啥可吃的,是為“不得不随便”;
三是不知道西餐該怎麼點、怎麼吃,為了避免鬧笑話,于是把球踢給主人:你怎麼點,我就怎麼吃,是為“聰明的随便”。
其實,中外飲食習慣有别,西餐的很多吃法、做法中國人都不太能适應。
點菜的時候,應該明白無誤地說出自己真正想吃的菜,以免給自己和主人造成困擾。
比如,對于牛排,就有帶血牛肉(Blue)、三成熟(Rare)、五成熟(Medium)、七成熟(Medium well)的差别。
外國人偏愛吃三成熟或五成熟的,而中國人大都吃不慣帶有鮮紅血絲的牛排,一般會選擇七成熟的。你不說清楚,怎麼能吃好呢?
另外,随着中國遊客的增多,現在很多國家的餐館都提供中文菜單,我們就更沒有理由說“随便”了。
如果真的不知道該吃什麼、怎麼吃,大可以明确地向主人請教——比起“随便”,外國人更能接受你對于菜品的詢問,因為這至少能說明你非常在意主人的招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