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nograph常被翻譯為計時碼表,我國精密計時專業制造用語則稱為計時表,計時表原文的本意可以翻譯為時間的書寫器。事實上第一個計時器就是一個書寫器。第一個計時裝置是一個書寫器,它是一個能精确地在刻度盤上寫出測量時間的鐘。它的發明人是法國的制表師秀賽。這個人在1821年發明了一個帶有鋼筆尖的鐘。筆尖能夠以點點的方式寫出所測量的時間長度。他把這個鐘叫做時間書寫器。
萬國工程師系列IW380701計時男表
這之後,很快懷表就可以用指針來顯示測量的時間了。但是每測量一次機芯都被停下來,為了測量一段時間,連原本的時間顯示都丢了,這肯定是不會令人滿意的。
1831年,第一隻能夠任意啟動和停止而不把機芯弄停的計時懷表誕生了。但這隻表有一個小小的遺憾,似乎要挑戰使用者的耐心,它必須要等秒針轉到零位啟動才便于計算時間。
歐米茄 超霸系列 326.30.40.50.01.002 自動機械表
1844年,制表師阿朵夫.尼克爾給計時輪上設計了一個心形凸輪可以讓秒針、分針或時針迅速歸零,等待秒針起點的時代成為過去。現代意義上的計時表已有3個最基本的功能,啟動、停止和回零。
計時機構基本上有40個左右的零件,這些機構隻有當啟動計時功能時才與走時機構結合。這有點像給汽車挂擋。計時機構自1862年以來,盡管有些技術上和結構上的改動,但基本原理一直保持到現在。它們的電子競争對手遵從的則是完全不同的原理——芯片控制的步進電機。
泰格豪雅(TAG HEUER)-卡萊拉系列 CAR2013.FC6313 機械男表
腕上計時表不過是小型的懷表,隻不過其佩戴和操作的方式稍有不同而已。所以機芯必須要做得足夠小才使用。到現在為止,總共出現過約200個類型、25種尺寸的計時機芯。史上最小的計時機芯尺寸為21毫米,比我們常見的ETA2984——2機芯(28.6毫米)小得多。這是制表史上的傑出的成就。
計時表出現在20世紀前20年,但要說明的是早在1800年以前,能讀秒的懷表就出現了,不過那種懷表每測量一次時間就要把機芯停下來。後來還出現過紮起表上裝上第二個機芯的計時表,但那種機芯如上面所說的那樣,不能随時計時,你要等秒針走到特定的位置才可以開始計時。
計時碼表表盤上帶指針的小圈叫副表盤或叫功能小盤,在手表盤上一般為兩個或三個。通常計時秒針是表盤中央且停在12點位的那個副表盤,而走時秒針則安排在副表盤上。計時表最明顯的特征是這個常動的小秒針和至少另一個分鐘計時用的副表盤。每當計時秒針轉完一圈,分鐘盤就會向前走一個(60分鐘一圈)。
宇舶HUBLOT-BIGBANG系列 301.PE.230.RW 男士自動機械表
所以我們可以從分鐘計時盤上看到15、30、45、60等分鐘刻度。同理很多計時表的3個小表盤就是小時的計時盤了。計時秒針的運行是由一次次的竄動構成的,這個竄動時長正好決定着計時表的精度。比如,擺頻為1.8萬次/小時的擺輪,計時秒針竄動為200毫秒,即可以測量的精度為1/5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