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埙屬于非遺嗎

古埙屬于非遺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0:49:16

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大多由陶土燒制而成,所以又叫“陶埙”。陶埙的外形呈扁平圓魚形狀,魚嘴部位有吹孔,兩肩各有一按音孔,魚腹左下側有一按音孔,用開閉不同的六種指法可發四個音,構成四聲音階,陶埙上一般都飾有網紋或條形彩繪。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1

據考古學家考證,埙産生于史前時代,是原始先民們在長期生産勞動中逐步創造出來的樂器。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由于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擲向獵物時,氣流穿過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這種哨音啟發了古代先民制作樂器的靈感。這就是埙的起源,那時叫“獵具說”。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2

埙的音色與衆不同,能吹奏出幽深低沉的樂曲,悲凄、哀婉、綿綿不絕。也正是埙這種非凡的音色,古人在長期的藝術感受與比較中,就賦予了埙一種神聖、典雅、神秘、高貴的精神氣質。放下手頭的工作,傾聽一段陶埙的演奏樂,這種來自于遠古的聲音,能将我們帶到原始歲月裡,體會到古人的滄桑歲月!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3

埙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它的産生距今已經有七千多年了。縱觀古代音樂史,就可以發現“土”樂器在遠古時代使用比較普遍,我國夏、商、周三代,陶埙是常用樂器。至漢代後,陶埙才逐漸被“絲”“竹 ”類樂器所替代。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4

我國古代把品類繁多的樂器分為八類,這就是古籍所說的“八音”。“八音”是按樂器制作材料來劃分的:金(鐘、镈、铙)、石(磬)、絲(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埙在八音中屬于土音。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5

在20世紀70年代,在今天甘肅省玉門市的清泉鄉火燒溝遺址中出土了20餘件制作較為精良的陶埙。這些陶埙均為三音孔,能吹奏出四個或五個樂音。距今已有3700年的曆史。從制作的工藝和中國早期人類音樂文化的創造方面來看,充分顯示了古代人類的勞動與智慧。随着玉門火燒溝陶埙的出土,這種古老的樂器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它那古樸柔美、幽深曠遠的旋律又在這片土地上奏響了。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6

埙的制作因地域不同,有着不同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會産生出不同種類的音色。玉門陶埙是一種土制的樂器,造型為魚形,輕巧美觀,便于攜帶。做埙的工序也很多,概括起來有找土、曬土、碾末、泡土、揉泥、接坯(拉坯)、彩繪、晾幹、進窯、出窯等環節。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7

埙制作主要以泥為原材料,泥需要粘性好且無雜質的。經過反複攪拌和搓揉,使泥達到軟而不稀,硬而不脆就行。這樣做出的埙大方敦厚,表面光滑細膩,色澤古樸典雅,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最關鍵也是最具技術含量的環節就是調音了,一隻好的埙,僅調音階段就可達半月之久。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8

今天的音樂工作者對埙這種古老的樂器進行了改造,使它煥發了青春,一些大型的文藝晚會上,多次出現埙獨奏的節目。在一些影視音樂中,時常能聽到陶埙的聲音,一段陶埙的配樂,能讓人方式置身于蒼涼、空曠的景象之中,别有一番風味。

非遺傳承人展播

舟曲藏族銀飾加工之薛玉玲

古埙屬于非遺嗎(用陶埙吹出蒼涼的詩意)9

薛玉玲,女,漢族,生于1971年,舟曲縣立節鎮花年村人。1992年開始跟跟父親學習藏式銀飾技藝,至今依舊從事藏式銀飾技藝制作。主要作品有頭飾:賀澤、戀尕;耳飾:娜魯;領飾:雲吾;發辮飾:尼度茲;胸飾:尼嘎歐、殼胡,項茲壺;手飾:德歐、澤喜等。現為甘南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舟曲藏族銀飾加工技藝的州級代表性傳承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