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上的各種标志就像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每天打開電腦時都會遇到,你無數次按下、點擊、注視這些标志和圖标。但是,關于它們的起源你知道多少呢?

① 電源标志

關于它的起源,要回溯到遙遠的二次大戰時期。
那時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需要用二進制來标記獨立的電源按鈕、開關和旋轉切換開關,在當時用二進制中的“1”代表“開啟”,用“0”代表“關閉”。

大約在公元935-985年有位在北歐地區統治的、叫哈洛德的國王特别喜歡吃藍莓,以緻于有一顆牙齒被染成了永久性的藍色,因此人們都叫他“哈洛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國王。
1995 年,在愛立信的主導下,諾基亞、日本東芝和IBM計劃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共同開發一種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在給這項技術命名時,由于兩個主導企業——愛立信和諾基亞都是來自北歐國家,而在他們曆史中,哈洛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國王有“實現統一、加強聯系”的含義,所以他們最終決定以“藍牙(Bluetooth)”為這項技術命名。
而藍牙這個标志的設計取自哈洛德·藍牙國王的名字Harald Bluetooth中的“H”和“B”兩個字母,用古北歐字母來書寫,将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藍牙的logo。

你需要知道的是:藍牙的标志來自 H 和 B 這兩個字母的古北歐文字寫法,而 H 和 B 的來源是哈洛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國王的名字。
③ USB标志
你可能每天都會在各種設備上看到 USB 的圖标,從U盤、數據線到筆記本電腦,那麼它的設計起源又是哪裡呢?
1994年,IBM、英特爾、微軟等幾家公司計劃開發一種通用的數據交換接口,以取代當時各種電腦上互不兼容的各種數據接口。
1995 年,英特爾工程師 Ajay Bhatt 開發出第一個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
1996 年,作為行業标準的《USB 1.0細則》正式發布。
根據《USB 1.0細則》,USB 圖标設計靈感是來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的武器“三叉戟”——一支強有力的三齒魚叉。

不過,為了避免魚叉形狀的設計暗示人們拿着自己的USB 存儲設備到處亂插,設計師對三叉戟的三根尖齒進行了修改,将左右兩根的三角形分别改成了圓形和正方形。這三個不同的形狀意味着:各種不同的外部設備都可以使用USB這一标準進行連接。
你需要知道的是:USB 圖标的設計來源是海神尼普頓手中的三齒神叉。
④ @标志
在以上所有标志中,@(音 at)是唯一一個入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收藏的标志。它也是網絡世界最常用的符号,每個電子郵件都要用到它,在 Twitter 和微博裡通知他人也要用到@。這或許跟它是完全意義上的“執行符号”和其神秘起源有關。
@的起源要追溯到1971 年。
那時,美國技術研究公司的一位程序員雷蒙德·湯姆林森正負責開發一個程序,讓計算機用戶能夠連接到 ARPAnet(阿帕網絡,即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運營的封包交換網絡,也是今天互聯網的始祖)。湯姆林森決定在電腦網絡的地址中間插入一個@,來區分“用戶”和“終端”。這個做法後來被廣泛采用,成了今天電子郵件地址的标準寫法。因此,雷蒙德·湯姆林森也被人們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但@這個符号并非是由湯姆林森首創的。
事實上,早在1885年美國安德伍德打字機出現時,@這個符号已經存在于鍵盤上了。當時它是作為一種會計速記符号,表示“以……的比率”。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話,@大概起源于公元 6 世紀。
當時的修道士開始用這個符号來代替拉丁文中的ad,在拉丁文中ad的意思相當于 at(在某處)或 toward(朝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将ad與單詞 AD(Anno Domini 縮寫,表示“耶稣紀元後”,也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公元”)區分開來。

1536 年,一位意大利商人在書信中使用的@符号
⑤ 播放/暫停标志
它們首次被使用大約是在上世紀60年中期“卷盤到卷盤(reel-to-reel)磁帶機”誕生的時候。
那時人們常用兩個疊在一起的三角形代表“快進”,而箭頭的指向則代表磁帶前進的方向。所以,“播放”标志應該是一個精簡“箭頭”标志。
而暫停的标志來源,最可信的說法是:它是樂譜中的休止符(caesura),代表音樂停頓、中止的意思。

數字音樂播放器(MP3)流行起來之後,播放和暫停逐漸從之前的兩個獨立按鍵整合成為一個“播放/暫停”按鈕,這種設計從第一代 iPod 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