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19:22:27

來源:“印象本溪”微信公衆号 感謝編輯一寸丹心及原創作者:梁志龍

昨天天在“印象本溪”微信公衆号好看到了梁志龍老館長關于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考證,在留言區有評論說佛僧洞是天龍洞的,在微信朋友圈也有評論說是本溪富家樓水洞的,現在淹沒于觀音閣水庫中,各說不一,現原文發于網上,以飨讀者。網友可以留言區讨論,也可私信投稿。

作者簡介:梁志龍,曾任本溪市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年逾耳順,心如而立。他人嗜酒如命,此人則見酒忘命。嘗自贊曰:喝得熱酒,坐得冷闆凳。主持和參加過三十餘個考古發掘和調查項目,獲得過國家和省市相關獎勵,出版過《沸流集》等學術專著。

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1

近翻《明實錄》,讀到一條史料,内有“佛僧洞”一名,引起了我的注意。

史料是這樣寫的:“成化三年 (1467)二月已亥,總督遼東軍務左都禦使李秉等奏:‘海西、建州等虜,入鴉鹘關,抄掠佛僧洞等處。副總兵施英等分兵禦之,遣都指揮鄧佐率兵五百前哨,至雙嶺遇伏戰死,一時陷沒者餘百人。施英亦次樹遮嶺,與參将周俊兵合,去佐不遠,不能應援,緻損士馬、挫軍威,罪不可宥。’事下兵部,言:‘施英向以啟釁要功被劾,令立功自贖,今複行師失律,緻陷佐等,誠宜逮問,但兵興之際,用人方急。’上是之,曰:‘施英姑不問,仍令殺賊贖罪。’”

這條史料記載了一次戰役。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2

這次戰役發生在明代成化三年(1467)二月,當時,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聯合入寇,從鴉鹘關進人明朝内地,先在佛僧洞等處搶奪。遼東副總兵施英派遣鄧佐率五百兵士先往抵禦,兵至雙嶺,遭遇女真人的埋伏,鄧佐與百餘兵士戰死。戰鬥中,施英率兵至樹遮嶺,與參将周俊所率兵馬會合。這裡距離雙嶺不遠,但施英卻未及時赴援。李秉在戰後的奏折中認為,鄧佐兵敗,施英應負主要責任。兵部考慮當時形勢,未對施英予以“逮問”,成化皇帝贊成兵部意見,命施英“殺賊贖罪”。

這裡出現的地名鴉鹘關,是明朝設于遼東邊境的一處關口, 位于今新賓縣葦子峪鄉三道關村。成化五年( 1469),清河堡建成後,鴉鹘關歸屬清河堡所轄。

那時的建州女真,主要居住在桓仁和新賓地區,他們進入鴉鹘關後,不久就會踏上今天屬于本溪東部山區的土地。

雙嶺與樹遮嶺,應該在佛僧洞附近。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3

佛僧洞在哪兒?明代《遼東志 · 地理》“遼陽” 條目中有着明确的記載:

“佛僧洞,城東二百五十裡,内有石佛、石羅漢,洞中有水伏流,西北出洞,又伏流五十裡,至暗吉裡。”

《全遼志 · 山川》,一字不差地重複抄錄了這段文字。

這裡的“城東”,指的是遼陽城東,由遼陽向東二百五十裡,正是現今本溪水洞附近。那些“石佛”、“石羅漢” ,所指應為本溪水洞内的象形的鐘乳石。“有 水伏流”,說的正是洞中暗河。伏流,多指地下水流,如《淮南子 · 墜形訓》說:“河出積石”,漢高誘注曰:“河源出昆侖, 伏流地中方三千裡。”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也說:“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又,佛僧洞裡的河水“西北出洞”,本溪水洞洞口及出水口也在西北,兩者相合。《遼東志》的記載也有疑點,佛僧洞内的河水流出後,“又伏流五十裡”,繼續着地下流動的狀态,但本溪水洞的河水流出後,則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西北注入太子河,絕非繼續着“伏流”。因此,“ 又伏流五十裡”的記 載,恐怕不是實際狀況的描述。水出佛僧洞後,流至五十裡的地方叫暗吉裡,如果自本溪水洞沿太子河曲折而下,行至五十裡,應該為今本溪縣法台一帶。

上面的分析結果表明,佛僧洞,當為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佛僧洞的得名,應源于洞内如佛似僧的鐘乳石。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4

佛僧洞的名字,早在明景泰二年( 1451),就已經出現在《明實錄》中了:“景泰二年(1451)夏四月癸巳,升遼東官軍指揮使等官一百八十八人,俱一級,賞右參将都督劉端、掌都司事都督王祥、都指揮高飛等有差,以佛僧洞殺賊功也。”

劉端等188名官軍,曾在佛僧洞“殺賊”立有戰功,因此受到升職和賞賜。

《明實錄》又載,嘉靖十一年( 1532)十一月癸酉,皇帝下诏。制定“軍功襲替令”。所謂“襲替”,就是指後人蔭襲祖上官職。兵部尚書王憲負責操作此事。他在起草律令中,援引了許多獲得戰功的例子,其中“正統十四年至景泰元、二、三年”的例子中,就包括了佛僧洞那次戰役。皇帝審閱王憲關手軍功襲替的律令草案後批示:“俱如拟會,纂入會典,永為定例,刊刻榜文,曉谕天下。”于是,在《大明會典》“武職襲替”一節中,就有了如下的法律條義:“正統十四年至景泰元、二、三年,……遼東八裡莊、龜兒山、扣河空、背陰寨、佛僧洞等處,當先被傷,并殺賊有功,越升職級。照嘉靖元年(1522)例,準襲。”

按上,本溪水洞,曾被錄入明代重要的官修典籍《大明會典》中。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5

明《全遼志 · 邊防》,在清河堡“邊台”條目内,記有16座烽火台,其中一座名叫“佛僧嶺台”,當與佛僧洞有關。

佛僧嶺,有兩個候選地。第一,就是本溪水洞所在的那座山嶺,既然洞名“佛僧”,有洞之嶺,借光而稱佛僧嶺,也是自然之事。但對這個山嶺,沒有做過考古調查,其上有無烽火台尚不清楚,如果沒有烽火台,這個地點,則失去了候選資格。第二,水洞東北,有座山峰,今稱觀音閣山,山上有座明代烽火台,遺迹至今清楚,因烽火台的緣故,這山,過去被喚作老墩台山。或因臨近水洞的這層關系,老墩台山,那時也許被叫做佛僧嶺。

兩個候選地孰是孰非,隻好等待調查後再作最後的敲定。順便把成化三年( 1467 )雙嶺戰後的相關事情說說。

李秉還有一個奏折,他說:“雙嶺之 戰,随征官軍署都指揮鄧佐、達官指揮使李剛等九十八人陣亡,請以遼東都司官庫棉布人給四匹,以備喪具。”皇帝答應了這個請求。

二月甲辰, 李秉又建議,對在京的海西女真的使臣,進行審譯、看看是誰跟着建州女真“抄掠邊境”,京城裡的海西女真使臣都說:罕河、兀者、肥河三衛距離建州女真居地較近,是他們“黨比為寇”,入境掠奪。皇帝下了聖旨,對這三衛進行了嚴厲斥責。

三月,建州和海西女真,再次寇掠遼東,入搶連山關、通遠堡、撫順等地。

五月,命左都禦使李秉提督軍務,武靖伯趙輔佩靖虜将軍印充總兵官,往遼東調兵,做征讨建州女真的準備。

九月,明軍兵分五路,在趙輔和李秉的率領下,逾過今新賓蘇子河,殺入建州左右衛住地。本次戰争,朝鮮出兵萬餘,殺入今桓仁渾江及其支流富爾江流域,斬殺了建州衛都督李滿住等人。

建州的入掠,付出了慘痛代價。

另據《全遼志》等史料記載,鄧佐本次出兵地點,是奉集堡,堡址位于今沈陽市蘇家屯區。

本溪水洞最精美的宮(明代本溪水洞的名稱)6

鄧佐死後,一度被神化。八月,皇帝下诏,在遼陽城内立鄧佐祠,供人祭祀和憑吊。據著名史學家孟森考證,清代堂子供奉的鄧将軍,就是鄧佐。《全遼志 · 宦業》及明《四鎮三關志 · 遼鎮才賢》,都有鄧佐小傳,說他“儀表魁梧,性資剛勇”,“善騎射,有膽力”,并比較詳細地記述雙嶺戰役中,鄧佐殺敵力竭,引刀自刎的壯烈場面。但在涉及的地名中,卻都沒有提到佛僧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