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恰逢驚蟄、春分時期,春回大地,萬物複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将開始。民諺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意指每年農曆二月二,是龍王露頭的日子,這一天要下雨,而且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龍出則百蟲伏藏,人們希望借助龍的聲威制伏百蟲百害,使其不能危害莊稼。因此,這一天又被稱為“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中圍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二月二,龍擡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
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吃豬頭等習俗。其中,“剃龍頭”習俗,或源于古人對龍圖騰的崇拜。“二月二”這天,許多人都要理發,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此外,“龍擡頭”這天也有許多禁忌避諱,如在這天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緻旱災之年等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