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每個人一生都在進行的過程,而在人的少年期,學習這個概念更為精準、固定,上學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家長發現,自己孩子一上初中就變得不愛學習,成績也不如之前,無論怎麼跟孩子交流溝通,效果都不是那麼盡如人意,還容易導緻孩子的逆反情緒加重,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不愛學習這件事是正常的。每個家長都從學生時代度過,在自己作為一名學生的時候,大部分家長想必也是不怎麼愛學習。因為學習本身屬于低能高耗的過程,大腦隻占體重的2%,而耗能卻占到了25%,所以當大腦處于高速運轉的時候,人就極易感到疲憊和饑餓,所以從生理的構造上來說,不愛學習其實其實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學習又是每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呢?
1、學習要有成就感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獲得過成就感,反而挫敗感體會到不少。要想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其實并不是前三名才擁有的“特權”。沒有人喜歡“輸”,就連玩遊戲的時候,大家都會喜歡争個勝負,一級一級打怪,讓自己的賬号升級;同樣的,在學習上其實也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而所謂不想赢、不想拼,也隻是因為在潛意識裡,默認自己無法赢,所以還不如坦然些,讓自己看起來是不願意“赢”。
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其實很簡單,15分鐘内背完30個單詞、按時完成了作業或者這次考試名次進了一步,這些細小的目标其實都能讓人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而當獲得成就感之後,那麼自然就能體會在學習中得到的樂趣,也就更願意去學習了。所以家長在幫助孩子制定目标的同時,不要好高骛遠,不妨降低目标難度,使目标更容易實行,這樣對孩子還說也更容易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2、學習要有競争性
“競争性”不是需要跟隔壁的xx對比,也不是非要為了1個名次絞盡腦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正當的競争應該是與過去的自己對比。人都有好勝心,如果一直沒有激勵自己的目标,那麼在枯燥的學習中,自然無法長久的堅持下去。所以把上一次考試的自己當做是自己的競争目标,将自己的知識體系完整的梳理過後,着重對薄弱部分進行複習,這樣才能真的做到有進步。
孩子不愛學習不光是因為周圍的壓力所緻,更多的還是對學習感到茫然,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沒體會到學習的幸福感,那麼自然無法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堅持下去。所以家長不妨将以上這2句話變為具體的計劃,幫助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幸福,徹底解決“厭學情緒”。
這裡是@來川學習方法,每天免費分享大量高效學習視頻、文章,如有興趣,可以直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哦,還可以在評論、私信與小編多多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