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任用由馀(姬姓,因晉國内亂(曲沃武公伐晉)而流亡到西戎的地面。西戎的大王聽說秦穆公賢能,便派由馀到秦國考察。秦穆公知道由馀有才能,于是用計拜其為上卿)為謀士向西發展,逐漸消滅掉戎人國家12個,開辟國土上千裡,當時人說:“秦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周襄王也派召公過(周王室卿士)賞賜周穆公金鼓(鑼鼓,古代用作指揮軍隊進退的号令)以示榮耀,任命穆公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此時的秦國算的上是春秋時最強期。
然而,如此成就是秦國人花了近300年才取得的,開始的秦國人并不受周王室待見,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爵位。
上古時期的五帝,分别是黃帝、颛顼(黃帝之孫)、帝喾、堯、舜。
被稱為“上古四聖”的臯陶,輔佐堯、舜、禹三代,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被後世稱為“中國法律鼻祖”。臯陶的祖先不簡單,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
《史記》中記載“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大業即臯陶。
臯陶有個兒子叫伯益,臯陶和伯益其實也都善于治水,伯益年輕的時候,舜帝還在世,為了表彰伯益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把自己家族的姚姓美女嫁給了伯益,并賜姓赢姓,這就是赢姓的起源。
伯益
《史記》中記載:“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遊。爾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柏翳即伯益。
臯陶與伯益父子善于治水,大禹本身就是以治水出名,大禹按照禅讓制的傳統,本來想禅讓給能力出衆的臯陶,結果臯陶死在大禹之前,大禹之後又準備傳位于伯益。但是,有名又有實的伯益沒有順利繼承帝位。大禹死後,帝位傳給了伯益,三年喪期滿後,伯益象征性的傳位于大禹的兒子啟,自己跑到箕山的南邊住下來,等着大臣、諸侯來拜見并迎回首都(舜和禹的接班都有此傳統),由于自己根基尚淺加上禹的兒子啟也是個能力不錯的人,結果諸侯和大臣都去朝見啟了。伯益不得不回到自己封地東夷去了。
《史記》中記載舜:“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
《史記》中記載:“帝禹立而舉臯陶薦之,且授政焉,而臯陶卒。”“而後舉益,任之政。”“十年,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後帝啟。”
伯益的後代順序如下:伯益→大廉→懷文→文仲→隐→中衍→軒祖(戎胥軒的祖父)→軒父(戎胥軒的父親)→戎胥軒→中潏→蜚廉。
其中,中衍為商朝太戊帝駕車,蜚廉擅長馳馬飛奔,給商纣王辦事。
蜚廉下來就分為兩支了,一支:蜚廉→惡來→女防→旁臯→太幾→大駱→秦非子(嬴非,秦國首任君主)
另一支:蜚廉→季勝→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帶(趙國始祖)
周武王伐纣的時候,蜚廉正好出差去了北方,回來的時候,商纣王已經被滅了,他就找不到複命的人了,于是,在霍太山(太嶽山,今山西省霍州市東南)修了個土台子,台上擺了商纣王的靈位,對着靈位彙報出差的情況。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石棺,石棺上刻字說:“上天安排你沒有參與商朝滅亡的災禍,賜你一副石棺,讓你的後代得以榮耀”,不久,蜚廉死了,葬于霍太山。
霍太山位于今霍州市東南
惡來,兇惡無比,武力值爆表,他能徒手與猛虎、野牛搏鬥,纣王喜歡玩大力士跟野獸搏鬥的遊戲,惡來經常就下場跟猛獸搏鬥,徒手搏殺豺狼虎豹。在周武王伐纣的牧野大戰中,惡來身先士卒、力戰不退,最後力竭而亡。
惡來參加牧野之戰
惡來就是秦氏家族的祖先,季勝也即趙氏家族的祖先,惡來、季勝兩族在商朝其實混的都不錯,來到商朝,處境就不一樣了。
季勝這一支,到了孟增這裡,受到周成王的喜愛,讓他到臯狼這個地方修築房屋,後來孟增也号臯狼。季勝的孫子造父,善于駕車和馴馬,受到周穆王的喜歡,為穆王駕車,西巡狩獵,走得太遠忘記返回,後來收到徐偃王造反的消息,造父憑借着高超的駕車技術,日行千裡,及時帶着周穆王回來平叛。因為造父駕車有功,周穆王以趙城賞賜于造父,由此而為趙氏。可以看出季勝這一支在周朝發展的相當不錯。
造父為周穆王駕車
而惡來這一支,因為惡來的緣故,發展的很不好,到了太幾(造父的堂兄弟)這裡,更是快混不下去了,因此,一咬牙,帶領族人投奔趙氏家族來了,先秦時期,隻有出生上古時期有名望的家族才有姓,隻有當時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才有氏,惡來的後人混的很不好,隻有赢姓,沒有氏,來到趙氏這裡也就随趙氏家族為趙氏。
太幾有個很有想法的兒子,叫大駱,不甘久居人下,帶領族人遠赴西垂(從趙城來到今甘肅天水一帶),跨度2000多公裡,他是想為族人覓得一塊好的養馬場。很快就在地處渭水上遊的隴西高原找到一塊好地方,為了紮根這裡,帶領族人修建城邑,起名西犬丘。
西周時期,關中周邊的遊牧名族很多,統稱西戎,其中最大的幾支有犬戎、申戎、姜戎,周穆王時期,一部分申戎被朝廷招安,當時被招安的申戎首領被封為侯爵,不過這侯爵過的也不開心,幾代周天子經常命令申侯讨伐剩下的申戎(同室操戈),朝中也受到其他姬姓諸侯和卿大夫的排擠。
大駱不光會養馬,而且有着敏銳的政治眼光,怎麼樣降低周朝對這一支族人的戒備(祖先是惡來,朝廷的死敵),還能壯大自己的養馬事業呢,他提出要取申侯的女兒。實力上,自己就是數百人的小部落,不足與任何一個諸侯相提并論,但架不住申侯此時也在尋求朋友和支持,這門婚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有了跟申侯的聯姻,大駱在西垂的養馬事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周朝對自己的戒備也降低了。大駱跟申侯女兒生的長子叫成,還有另一個兒子,叫非子,不過是庶子,但能力最為出衆,得到了老爹的真傳,也很會養馬。周孝王看重非子的能力,任用他為周朝養馬,這是惡來的後人第一次被周期起用。
周朝給非子的養馬地也非常好,比大駱的根據地好太多了,此地處于汧河、渭河之間,水土肥美。這是非子第一次走下高原,開創自己的事業。
非子養馬圖
大駱老了,該選繼承人了,這時出現了問題,周孝王認為給自己養馬的非子更有能力,應該繼承非子的事業,但嫡長子成得到了朝中的外祖父申侯的支持,理由是:周朝禮制,立長不立賢。周孝王也确實喜歡非子,最後選擇擇中方案,成繼承大駱的領地,在大駱領地附近,給非子一小塊地,允許修築一座小城、建立城邑,起名秦亭(今清水縣秦亭鎮至張家川一帶),非子成為周朝的附庸(周制,封地方圓不足50裡者為附庸)。
秦亭即今日的秦亭鎮
非子因封地秦亭得到秦氏這個稱呼,是為秦非子,他是第一個秦人。
從此,非子與他的嬴姓後代以秦亭為根據地,不斷向四周拓展領土,為建立秦國奠定了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