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入“鳥坑”十年之後,再說起鄭州來,觀鳥達人“守望飛羽”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不是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而是遍布在城市各個角落裡的鳥兒們。
他說:“我發現自己過去根本不認識鄭州,因為鄭州不隻是屬于你我的鄭州,還是屬于各種候鳥、留鳥、旅鳥們的鄭州。”
送鳥離開到千裡之外
十多天前,看到天空飛過東方鸻(héng),“守望飛羽”知道春天算是真的來了。“這是較早遷徙的鳥”,接着是過境的天鵝、大雁,前兩天就有一撥撥成人字型的大雁飛過鄭州上空。在鄭州越冬的豆雁、灰鶴、大鸨也紛紛展翅飛翔,揮别鄭州,一路向北。這個季節對觀鳥人來說,每天都似乎在迎來送往這些飛翔的賓客,他們會到黃河濕地、雁鳴湖等鄭州冬候鳥栖息地,像告别即将離家奔赴遠方的子女一樣,“趁着還在家,再多看上一眼”。
最近一次觀鳥是什麼時候?
“守望飛羽”回答道:“觀鳥不是非要去到深山老林,生活當中随時都可以觀鳥。”居住在鄭東新區東風渠附近,他對小區裡的鳥兒如數家珍,不帶喘氣兒:“白頭鹎(bēi)、銀喉長尾山雀、灰喜鵲、戴勝、北紅尾鸲(qú)、棕頭鴉雀、綠翅短腳鹎、八哥、烏鸫(dōng)、紅耳鹎……一年四季幾十種鳥類沒有問題,偶爾看到的畫眉可能是逃生的,紅耳鹎過去是長江以南才有,現在到黃河中下遊了。”
在鄭東新區濕地公園無意間攝影時拍到了一隻翠鳥,是“守望飛羽”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觀鳥。
最初,翠鳥進入他的視野靠的是“顔值”,北方鳥類多是黑白灰的暗色調,翠鳥卻光彩奪目。但當他連續多天觀察之後,體會到了鳥類的日常生活一樣讓人感動。
“翠鳥一般都把羽毛收拾得很幹淨整潔,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羽毛不舒展了,很可能是她是位母親,有了孩子所以忙碌覓食,就像我們人類母親照顧孩子而無暇顧及自身的形象;當它嘴裡的小魚是頭朝外那是因為這是它給孩子準備的餐食,要喂孩子,自己吃肯定是魚頭朝裡的。”講起這些細節來,似乎是在談一位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一臉深情。
觀鳥的樂趣,正如鳥友圈裡的那句名言:“當你開始觀鳥,就相當于獲得一張終身免費的自然劇場門票。”踏入鳥世界,“守望飛羽”發現了大自然竟藏着如此之多的不可思議。比如,河南有一種旅鳥是斑尾塍鹬(chéng yù),它能不吃不喝不睡覺,8天連續不停地飛上萬公裡。出發之前,它們會把肚子吃得飽飽的,把自己喂胖一倍,到落地時體重又消耗掉了一半。
熟悉的家燕,童謠裡唱着“年年春天來這裡”,但在中國南方卻看不到家燕,它們居然飛到東南亞或者澳大利亞越冬。
以鳥會友聊的還是“鳥事”
河南最早的一批觀鳥人不少是林業部門職工和生物學家,因為工作原因接觸鳥類而愛上這項活動。
放眼全世界,200年前,觀鳥還是英國貴族的一項運動,而如今觀鳥人群已經成為大衆的生活方式,在全世界普及。近些年在中國也有了數量龐大的觀鳥群體,鄭州的觀鳥群體也在逐年擴大。
鳥友們都是在野外觀鳥時認識的,天鵝來了大家都會去常栖息的地方觀察,一來二去便熟識起來。鳥友們以鳥會友,隔三差五便會聚在一起。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但談論的話題還是“鳥事”。
20日晚,“守望飛羽”赴約資深鳥友尚瑞金,他們還在讨論開設公益性的“百鳥課堂”,帶市民去認識鄭州本地的鳥,将觀鳥的樂趣傳遞給更多的人。
望遠鏡和相機是鳥友們的必備,“守望飛羽”出差的旅行包裡一定有這兩樣東西。天下鳥友是一家,到了外省市,他會主動聯系當地鳥友們打個招呼,讓推薦一些觀鳥點去看看。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動力,在鞭笞着鳥友行走大江南北,隻為一睹各地鳥的芳顔。
“拿旅行來說,觀鳥的人就多了很多别人享受不到的樂趣。”“守望飛羽”和鳥友一次自駕遊到西藏,一路看到各種鳥類,驚喜不斷,看到東方神鳥褐馬雞等難得一見的鳥兒還會激動得掉淚。
“有太多鳥隻聞其名不見其鳥,有些一輩子能看到一次是特殊的緣分。”
對鳥友們來說,觀鳥是認識大千世界的一把鑰匙。他們并不不局限于觀鳥,還會約着看昆蟲、望星空,甚至聯系詩詞成語都與鳥有聯接。“你知道勞燕分飛、鴉雀無聲、鶴鳴九臯等和鳥有關的成語來源嗎?你知道古詩詞裡‘落霞與孤鹜齊飛’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鳥?你知道宋徽宗畫的鳥是多麼惟妙惟肖嗎?”“守望飛羽”這一連串鳥友們切磋的知識題,記者還真一時接不上答案。前不久,在麥田裡見到一隻雲雀,他聯想到雪萊的詩《緻雲雀》。
從看(kàn)鳥到看(kān)鳥
“守望飛羽”的車内挂件是一隻竹編的猛禽雕鸮,原因一方面是猛禽位于鳥類食物鍊的頂端,更關鍵的是因為這是最瀕危的種群。
觀鳥時間長了,鳥友們不再是一開始圖新鮮的看(kàn)鳥,而是主動擔負起責任的看(kān)鳥,成為守護鳥類的志願者。“守望飛羽”之名的本意便是這個用意。和捕捉到精彩畫面第一時間發朋友圈的人不同,他們心中有這樣一條原則:“珍稀的鳥類要麼過一段時間再發,要麼就不發。怕被人看到去找,影響或傷害鳥兒的生活。”
過去看問題、做事情“以人為中心”的思維也開始改變,“守望飛羽”呼籲,人類需要對為鳥類多考慮一下。頭頂具鳳冠狀羽冠、嘴形細長的戴勝非常漂亮,“守望飛羽”曾在小區裡的草坪上最多時看到過七八隻,遺憾的是物業一次為綠化打農藥防蟲害,結果戴勝自此再也沒光顧過。
“其實有蟲子才會招來鳥兒,靠大自然來平衡,有鳥語有花香多好?”城市建設方面,他注意到,一些濕地公園修建棧道時隻考慮人類遊玩的方便,忽略了為鳥類提供私密空間;城市河流改造很多都選擇陡坡硬化,其實河岸灘塗是很多涉禽的栖息地,可以适當為它們留出灘塗區域。
看到放生鳥類的人們,他會上前去解釋,“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鳥類放生,很多人以為是在做好事,其實需要很豐富的知識儲備,否則善心也能辦錯事。絕大部分鳥類并不具備人工養殖條件,而是非法捕獵者從大自然中捉來的,這些鳥兒生活習性各不不同,有一些并不在本地生活,放生後如九死一生。”
觀鳥指南
我們跟着資深觀鳥達人山鷹來一場簡單的身邊觀鳥之旅吧。
山鷹的早晨是從鳥叫聲中醒來的,睜開眼睛時聽到窗外“咕咕,咕咕,咕咕咕咕……”,那是斑鸠在鳴叫。
在你的小區裡,還可能會看到麻雀、喜鵲、灰喜鵲、大嘴烏鴉、秃鼻烏鴉、戴勝、白頭鹎、烏鸫、大山雀、山斑鸠、珠頸斑鸠、灰椋鳥、翠鳥等等,當然公園裡會更多。
如果行道樹女貞結果時,你留意觀察,會看到橄榄綠的身子頭頂着白頭的白頭鹎;公園草坪上能看到啄地覓食蟲子的戴勝鳥,它以波浪形的軌迹飛行,翅膀像花蒲扇;東風渠等河畔能看到小鷿鷈、白鹭等,羽毛黑白相間的可能是白鹡鸰;在龍湖等大湖泊能看到斑嘴鴨,它的嘴尖有個黃豆大的斑粒;漫步黃河邊濕地,紅嘴鷗可能會進入你的視野。
一天中鳥類的活躍時段普遍是在早晨與黃昏,要記住了哦。
一分鐘識鳥
遊禽是在水裡遊的,身體扁平似船,有适合劃水的蹼,如天鵝、大雁、鴨、䴙䴘等。
涉禽是淺水灘塗覓食,長腿長脖長喙,如鹭、鶴、鹳等;
猛禽是肉食鳥類,腿短有力,喙端部具鈎,邊緣銳利,如鷹、隼、雕、鸮等。
攀禽是攀緣樹木的鳥類,腳趾兩前兩後,如啄木鳥等。
相關閱讀》
河之洲 | 關你鳥事!好幾撥鳥兒正“移民”鄭州
撰文: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攝影:白周峰 李長看 平偉 張叢博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房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