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六,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上學時,對老師又愛又恨
班主任會悄悄出現在身後
音樂課、體育課常常被迫自習
“滅絕師太”“老班”等綽号
幾乎“全國統一”
就連孔子都逃不了
我們都知道古人非常講究尊師重道。
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曆來備受尊重,各朝加封不同封号,如“文宣王”“至聖先師”等等。
沒想到,他也被人起過綽号。
山東曲阜孔廟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因為孔子身高有九尺六寸,所以大家都叫他「長人」。
這個九尺六寸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換算一下,根據周代的計量标準,一尺差不多等于我們現在的23厘米,九尺就有2米。
也就是說孔子身高足足有兩米多!
《至聖先賢半身像冊》孔子 圖自/台北故宮
别說古代,就是放到營養豐富的現代,誰能長到兩米,在人群裡也十分顯眼。
難怪那個時候,孔子被叫「長人」。
的确夠長。
山東大漢,名副其實。
山東境内泰山之景 孔子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孔子不僅被人起綽号,竟然還被欺負過。
而且欺負他的人,後來還成了他的學生。
這人是誰呢?
别着急。
《至聖先賢半身像冊》局部 圖自/台北故宮
我們都知道,孔子有七十二位得意門生,其中有一位是出了名的莽撞人,性格豪爽,沖動好勇,一言不合就不講武德。
這位莽撞人,早年喜歡頭戴雄雞款式的帽子耍威風,腰間還佩挂着公豬裝飾的劍,到處耀武揚威。
他聽說了孔子「長人」的稱号,非常不服氣,幾次三番去找孔子的麻煩。
但擅長以德服人的孔子,非但沒有記仇,反而對他啟發誘導,設禮以教。
漸漸的,這位霸淩過孔子的莽撞人,被他的思想與人格魅力所折服,甘願投入孔子門下,拜他為師。
從此以後,他成為侍奉孔子最久的弟子,跟随孔子周遊列國,做他的侍衛。
這位就是仲由,字子路。
宋 佚名《孔子弟子圖》其一 圖自/首都博物館
這段故事真不是瞎編的,有正史記載。
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裡說:“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說起來,子路恐怕是曆史上第一位欺負老師的學生了。
上學時,我們都有過音樂課、體育課被改成自習課的經曆,幾乎全國統一。
尤其是到期末考試之前,為了考個好分數,這些素質課程都要暫時放到一邊。
孔子的音樂課也會被改成自習課嗎?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古代人的必修課是什麼?
古代君子的必修課有六門,分别是禮、樂、射、禦、書、數,俗稱“君子六藝”。
這甚至被記載在《周禮》裡,當作全國統一教育标準。
《周禮·保氏》記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元 趙孟頫《書畫孝經》卷,局部 圖自/台北故宮
“禮”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公民守則、行為規範。
“書”和“數”就相當于語文和數學課。
“禦”是駕馭車輛,和我們現在考駕照差不多。
郎世甯等《乾隆皇帝射獵圖》軸 圖自/北京故宮
而“射”顧名思義,就是射箭,算是我們現在的體育課。
“樂”就是音樂課了。
這麼看下來,孔子時代的古人教育很有素質教育的風格,一點也不偏科。
——而且讓我們羨慕的是,那時不僅不會把音樂課、體育課讓位給考試科目,甚至還把它們當作必修課之一。
《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孔子講學 圖自/台北故宮
孔子本人很喜歡上音樂課。
孔子的音樂老師是魯國當時著名的樂官,名叫師襄。師襄擅長擊磬,在音樂方面頗有造詣。
《史記·孔子世家》和韓嬰的《韓詩外傳》裡都提到過這個人。
我們在中學課本裡背過韓愈的《師說》,也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苌弘、師襄、老聃。”
《曆代聖賢半身像》,韓愈 圖自/台北故宮
那麼,孔子有多愛上音樂課呢?
他跟随師襄學琴,學了十天,還在彈同一首。
師襄說,你的技法很熟練了,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卻說,不行啊老師,我還沒領會其中表達的情感。
過了一段時間,孔子領會了琴曲表達的情感。師襄又說,現在可以學習新曲子了吧?
宋 趙伯駒《停琴摘阮圖》局部 圖自/台北故宮
沒想到,孔子又說,我還沒通過琴音體會到作曲者是什麼樣的人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思洞明,在曲中看到了一個身材高大、目光深邃、統治四方的王者形象,不是傳說中的明君周文王還有誰呢。
師襄雖是孔子的老師,此刻也對孔子拜服,感歎,這就是他自己老師說過的《文王操》。
提到老師,沒有人不承認孔子是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而中國,也是最早興辦教育、尊師重道的文明古國之一。
北京國子監琉璃牌坊,刻的是“圜橋教澤”
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50左右),我們就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座官辦高等學府——稷下學宮,位于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稷門附近。
而廣為人知的國子監,是國家教育機構,出現在隋唐以後。北京至今還有明清留下來的國子監遺迹。
北京國子監街上的牌樓
我們對老師的稱呼,也各有不同。
從「師長」「夫子」,到「師傅」「師父」,再到「西席」「教授」「先生」等等……
不論稱呼如何,中國人對老師的尊敬,銘刻在文明裡,成為了民族性的一部分。
讀書時,或許頑劣,或許不懂事,總有與老師發生摩擦的時候。
如今,時過境遷,再回憶上學時光,也總有一些老師啟蒙了我們的人生。
文廟孔子像
教育與傳承,這是屬于華夏民族的曆史記憶,也是中國文化得以保存完善、從未中斷的重要原因。
教師節将近,向每位老師緻敬。
節日快樂!
「參考文獻」
1.《史記·孔子世家》,西漢,司馬遷
2.《韓詩外傳》,西漢,韓嬰
撰稿:子之
審稿:初戀、古一番、大力
圖片:除特殊備注圖片之外,均來自攝圖網、視覺中國版權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