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鍊大數據技術的基礎知識?1.區塊鍊的定義:是一種将數據區塊有序連接,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其不可篡改、不可僞造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技術簡單來說,區塊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本質上是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應用通俗地說,區塊鍊技術可以在無需第三方背書情況下實現系統中所有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僞造、可追溯,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區塊鍊大數據技術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區塊鍊的定義:是一種将數據區塊有序連接,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其不可篡改、不可僞造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技術。簡單來說,區塊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本質上是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綜合應用。通俗地說,區塊鍊技術可以在無需第三方背書情況下實現系統中所有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僞造、可追溯。
2.區塊鍊關鍵技術:有三項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分别是:共識機制、分布式數據存儲和密碼學原理。
3.區塊鍊主要特點:具備去中心化、可靠數據庫、公開透明、集體維護、成本較低的特點。
4.區塊鍊的分類:根據應用場景和設計體系的不同,區塊鍊一般分為公有鍊、聯盟鍊和私有鍊。
1)公有鍊。公有鍊的各個節點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網絡,并參加鍊上數據的讀寫,網絡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務端節點,以比特币和以太坊為代表。
2)聯盟鍊。聯盟鍊的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通過授權後才能加入與退出網絡,是公司與公司、組織與組織之間達成聯盟的模式,以Hyperledger、R3聯盟等項目為代表。
3)私有鍊。私有鍊各個節點的寫入權限收歸内部控制,而讀取權限可視需求有選擇性地對外開放,更偏向企業或組織的内部應用。
5.區塊鍊舉例說明:
區塊鍊區塊鍊的本質是分布式信息的鍊接,區塊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息(數據庫)記錄存儲方式,由衆多分别記錄的個體(記分牌)形成一個信息總體(記分牌鍊),在某種意義上是對數據大集中的革命。
1)例子1:假設有100塊場地同時進行乒乓球比賽,比賽規則是哪一個場地的某方首先到達11分就得一分,當某一個場地首先達到11分,其他場地無論是什麼情況,都停止比賽,記分牌上僅記錄得勝的那場比賽情況。如果這是一個無止境的比賽,就會有一場接一場的比賽結果記錄,那麼每一場記錄就是一個區塊,一場接一場的全部記錄就是區塊鍊。
2)例子2:假設原來你家是這樣記賬的:你和爸爸、媽媽分别有一個賬本,你們各自記各自的花費,每個月底一起統計家庭總開銷。但爸爸喜歡買煙,媽媽喜歡屯化妝品,你喜歡買零食,你們可能都會有意無意地少記幾條,有時還會在賬本上塗改。所以月底核對賬本時,總是和家裡的實際支出有點出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你們重新買了一個新賬本,你和爸爸、媽媽三人共同用一個新賬本記賬,并且互相提醒、監督,一起核對每一項花費。同時你們還約定,一旦把花費核對清楚記上去後,就不許塗改和删掉。嘗試了幾個月,你們發現這個共同賬本和家裡的實際支出吻合多了。
區塊鍊就屬于第二種記賬方式。上面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它至少有這麼幾大特長或好處。
首先,它是去中心化的,以前由單方維護的數據庫,變成了多方共同維護,大家憑借共識一起寫入數據,沒有誰可以單獨控制數據。
其次,它讓大家從各記各的賬,變成共同記賬,這帶來數據的一緻和公開透明。
此外,區塊鍊隻允許寫入數據,不允許删除和修改,這樣可以防止數據被偷偷篡改。
6.區塊鍊現存的問題
1)安全性問題
技術架構的安全性問題。區塊鍊技術得以商用或量産的前提是解決了區塊鍊1.0時期共時交易量限制、交易确認時間限制、用戶準入條件和區塊數據存儲量限制等問題,聯盟鍊、專有鍊的産生是通過犧牲區塊鍊部分特性并引入更有效的容錯機制(拜占庭容錯)等取得了效率與安全的平衡。但從稅收管理的角度看,時下主流的拜占庭容錯機制(全部節點中33.3%無效或作惡不影響區塊鍊運行)和太短的應用時間(比特币實際應用了10年左右),是将區塊鍊技術應用到稅收管理中的一大問題,容錯性仍不夠,應用發展仍不夠成熟。
區塊鍊技術的人為風險把控。人為因素是目前區塊鍊的最大安全風險所在。黑客常用的方法是通過盜竊他人或組織的私鑰方式,實現區塊鍊數據盜竊。未來稅務區塊鍊為了保證納稅個體的唯一性,可能采取用自然人身份證或者企業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制作公鑰和私鑰串作為進入區塊鍊的憑證,由自然人或企業财務人員負責保管私鑰,一旦發生失竊或挪用,自然人和企業的納稅情況、交易信息将暴露無遺。所以,未來稅務區塊鍊應用需要重點強調做好納稅個體的私鑰保護,在公私鑰制作技術上,至少要使用比現有國密技術更高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在風險防控上重點強化異常登錄、異常轉賬信息的識别和回滾技術的開發,确保信息安全。
2)數據存儲問題
數據壓縮技術的瓶頸。在應用中,單個區塊數據存儲量須慎重考量。數據存儲量越大,安全風險越高。比如某項關聯交易涉及10個環節,如果每個區塊隻能存儲2個環節,當某個區塊被黑客攻入,隻能取得2個環節的交易信息;如果每個區塊能存儲10個環節,當黑客竊取該區塊時,10個環節的交易信息失竊。顯然粗管子比細管子單位時間能通過更多的水。數據存儲量越小,區塊鍊整體處理能力越低。數據存儲量、安全性和處理能力的這個三方矛盾,首先要從數據壓縮技術入手尋求解決方案,目前的數據壓縮技術對于視頻、圖片等文件還無法做到無損壓縮,而未來稅務區塊鍊當中極可能需要存儲圖像或視頻文件。其次數據存儲技術也必須尋求突破,在聯盟鍊及新型區塊鍊中,數據被保存在一個共享的數據庫中,這個數據庫是由雲計算服務器建設的,但數據再虛拟化,也必須有實體的硬件設施進行存儲。如果數據壓縮技術得不到提升,數據存儲技術又無法脫離實體設施,終有一天,數據庫的維護成本會變得極其昂貴。
離線數據的提取和應用存在風險。在稅務區塊鍊應用下,各節點仍保留數據索引信息,如果能接觸到這些離線數據,信息對稱透明規則就會被打破,納稅個體對稅務機關從離線數據庫中提取的涉稅違法信息,可以信息不對稱為由,拒絕承認信息真實性。同時,稅務區塊鍊所記錄的交易信息涉及公民隐私和商業機密,如果稅務部門随意調取其中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洩漏風險,且很難取證追責。因此必須要在極其嚴格的制度背景下,強化離線數據管理,保證數據本身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3)智能合約維護問題
智能合約的測試速度問題。區塊鍊中,智能合約一旦投入生産環境,數據記錄不可撤銷,任何一個程序上的錯誤都會被永久記錄在區塊鍊中。由系統漏洞産生的經濟損失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去彌補,而由于智能合約測試速度的物理限制導緻一些緊急狀況下稅政調整無法及時施行的情況則更為棘手。智能合約的代碼設計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