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宋寺廟石刻

北宋寺廟石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5:47:12

北宋寺廟石刻?工作人員在清理被發現的北宋碑刻,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北宋寺廟石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北宋寺廟石刻(關中書院發現著名北宋碑刻)1

北宋寺廟石刻

工作人員在清理被發現的北宋碑刻

本報訊 一件被遺忘千年的北宋碑刻近日在西安文理學院關中書院現身。撰文者陳抟老祖是中國道教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為道觀、寺廟撰寫的具有代表性的碑刻存世兩方,此次發現的就是其中之一。

北宋碑刻現身關中書院

西安文理學院博物館館長田軍告訴記者,在對該院文物遺存進行勘查時,食堂後門側方堆放雜物處的一塊條石吸引了他的目光。撥去雜物和灰塵俯身細看,條石在泥土和油污裸露處,隐約有文字露出。原來,這件碑是1996年4月在原西安師範學院搞基建挖地基時被建築工人挖掘出土,由于無人能識,便一直被擱置在校園角落至今。

憑多年研究關中高古石刻的經驗,田軍敏銳地感覺到此石非同一般,便鄭重叮囑校區管理人員妥善看護,随後對石碑進行了清洗。

這件碑刻高160厘米、寬80厘米、厚23厘米,青石質。碑額“廣慈禅院新修瑞像記”為篆書,左側斜向右上方不規則缺約50厘米,“廣”字左上角稍缺,“院”字失上半字,“瑞”字全失。文首題“華山希夷先生陳抟撰,前鄉貢進士楊從乂書并篆額”。碑文24行,楷書,計803字,文中記述了京兆府(今西安市)為廣慈禅院新立瑞像(即釋迦牟尼像)之事,注明建碑于大宋雍熙二年(985年)三月。

陳抟為道觀撰寫碑刻僅存世兩方

田軍介紹說,碑文撰者陳抟(約872年~989年)為道教華山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為陳抟老祖、希夷祖師等。據史料記載,陳抟年少時,“讀經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以詩名”。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大約在後周或稍前,他與另外兩位傳奇人物呂洞賓、李琪交往甚密,其名大振。入宋後,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召見,并下诏,賜号“希夷先生”。今華山“下棋亭”相傳為陳抟與趙匡胤以棋局打賭赢華山之處,美談廣存民間,至今尚有“華山自古不納糧”之說。

陳抟一生著述頗豐,但是他為道觀、寺廟撰寫的具有代表性的碑刻存世兩方,一為《太一宮記》、一為《京兆府廣慈禅院新修瑞像記》,此次在關中書院發現的就是後者。

碑文堪稱唐末宋初“骈文”代表作

田軍表示,作為道教著名人物,陳抟為新立佛像撰文,文中還引用了“十地”、“因空”、“無相”等佛家術語,可見當時佛道兩門兼容并蓄之昌隆,又體現出儒釋道兼容并蓄的哲學思想,這對研究宋初學術思想的特征及其與北宋理學發展的關系,有突出意義。此碑文系骈體文,詞句華麗,氣局宏大,堪稱唐末宋初“四六文”之代表作品,而文首“華山希夷先生陳抟撰”一句,則佐證了宋太宗賜号陳抟“希夷先生”的史實,故此碑的史料和學術價值不容忽視。

關于這件碑文的撰刻,清舒其紳修《西安府志》、清李光暎撰《金石文考略》,皆有詳細記載,題作《京兆府廣慈禅院新修瑞像記》。今人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等據以收錄。田軍推斷曆代研究者多依宋代以後流傳下來的拓片或前人所錄進行編纂,能窺原石碑刻者極少。

“目前遇到的問題是,廣慈禅院在什麼地點?這塊石碑立在什麼位置?”田軍研究史料發現,此中“廣福禅院”疑為“廣慈禅院”之誤,廣慈禅院的前身即是香城禅院。陳抟由後周入宋,乃以後周皇家賜号“廣慈禅院”稱之。故可證此碑立于“香城寺旁”(在今西安市安居巷附近)。然立碑的确切位置與出土地點是否一緻等問題,尚待考證。 (記者 文豔 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