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在鮮,管用就行。
自微信搶紅包開始到支付寶“集五福”,這些年來,“春節紅包”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搶占流量的新戰場。
不變的是“紅包”,變的是不斷堆積走高的紅包金額。相較于往年動辄5億、10億的紅包金額,現在沒有20億都拿不出手。比如拼多多28億元、百度22億元、快手21億元、抖音20億元。這其中尤以短視頻平台出手闊綽。
要知道,在兩年前,剛加入紅包大戰的抖音、快手、微視3家短視頻企業為春節檔共砸下17億元。而今年一家的金額都不止于此。
這些平台真的會拿這麼大數目的真金白銀投入嗎,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告訴市界:“互聯網大戰,是因為各平台都在争取用戶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停留時間。隻有用戶越多,日活越多,才越受品牌方的青睐、收益也會越多。”
并且伍岱麒表示:“其實紅包的資金來源,有多個品牌方的廣告投入。很多品牌如快消品、汽車甚至在線教育等等,為了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都會與平台聯合成了紅包的贊助商,得到更多曝光。”
這樣一來,互聯網平台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發展新用戶,一方面其實也是創收的方式。假如效果好,以後品牌方會持續合作活動。
最終用戶能夠分得多少錢呢?
以支付寶集福為例,有相關機構做過統計,近三年人均獲得的紅包金額僅不到兩元。2018年,2.6億人随機分5億,平均每人不到2元;2019年,3.27億人随機分5億,平均每人不到1.6元;2020年,3.18億人随機分5億,平均每人不到1.6元;2021年截至2月9日,已經有1.9億人集齊,按照平分5億現金的話,平均每人不到3元。
伍岱麒告訴市界:“對于用戶而言,實際平台宣稱的紅包,需要你花時間去沉浸于遊戲、或者集卡等活動中才可以艱難地獲得。當然也有些人樂此不疲,就像微信搶紅包一樣,為了一分幾毛錢也是很激動,就當是一種娛樂吧。”
但是如果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也就罷了,為了分得這幾塊錢,這個過程卻是滿滿的“套路”。
市界發現,百度的22億紅包中,5億的團圓紅包需要拉新,用戶邀請2人參與,才有分錢的資格;拼多多的搶28億紅包則更簡單粗暴,用戶需要和朋友拼紅包人數,而且滿20元才能提現,此外提現還需要收取20%的手續費。
根據國金證券研報,“紅包大戰”對提升APP短期内的DAU以及使用時長、使用頻率具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對于缺乏社交和内容基因,而偏向于工具型的應用,“紅包大戰”的營銷模式可能并不适用,後續用戶留存情況極不理想。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用戶想要薅平台羊毛,卻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平台做的卻是“一勞永逸”的買賣。比如抖音,通過收購的形式已經獲得了支付牌照,這也就意味着未來會出現支付場景,而通過春節“發紅包”的形式,用戶搶了紅包勢必需要綁定銀行卡提現,綁定之後,未來不愁沒有消費場景,因此現在花出去的錢,未來也會賺回來。
當年的微信紅包無疑是這一形式的最大受益者。2015年,微信用了5億紅包推廣微信支付,一個晚上綁卡用戶漲至2億,這也被馬雲形容為“珍珠港偷襲”。
這帶來的是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呈爆發式的增長,從2015年除夕,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10.1億次,2016年除夕,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80.8億個,同比增長7倍。
2017年,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宣布微信不參加2017年紅包大戰,稱“微信紅包已完成曆史使命”。從數據來看,微信确實不需要再參與,在 2021微信公開課 Pro 版的微信之夜上,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透露,每天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
現在,微信紅包早已滲透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愈演愈烈的春節紅包大戰中,誰又會是下一個受益者?
(作者 | 市界 曾嘉藝,編輯 | 朗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