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娛樂生活并不豐富的古人玩起幽默來,其實絲毫不比現代人遜色,特别是幽默的文化人,簡直是變着花樣玩轉人生,無論是順境、逆境,甚至是在刑場上,都不改自己的辛辣幽默,比如文學大師金聖歎。
明清小說産業高度發達,也由此産生了專門評論、研究小說的一群人,比如著名的金聖歎、毛宗崗等等。這些人本身才華出衆,對古人的詩詞、小說也有獨到見解,雖然這個見解不一定被人接受,但确确實實對後人看待明清小說産生了重大影響。而金聖歎更是文學評論家中的佼佼者,他敢發前人未發之見解,特别是對《水浒傳》的删改評論影響十分巨大,對梁山首領宋江就十分不待見,後世對金聖歎也褒貶不一。那麼這位才華出衆的文學家到底是何許人也?
一、玩轉考場金聖歎有才華,但是離經叛道,是個十足的怪才。少入私塾,博覽群書,才氣縱橫,甚至放言“恰似自古迄今,隻我一人是大材”、“以我之才,入學如取芥耳”。按理說,以他的才華應該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力,但他偏偏又性格乖張,對朝廷很失望,對功名看得很淡。
第二次題目是“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題目很玄乎,金聖歎也有辦法,他在試卷上寫:黃金萬兩、有美一人,夫子動心乎?然後寫了39個“動”字,剛好把試卷填滿,因為孟子說過“四十不動心”,那四十歲之前都會動心啊。
第三次題目是“孟子将朝王”,金聖歎想了半天,這“孟子”、“朝王”都被寫爛了,五個字裡頭也就“将”字可以寫寫。你看戲台上皇帝、将軍出場的時候,兩邊立馬就有四個戲子叫“籲”,于是金聖歎在試卷上寫了四個“籲”字。
第四次題目是“西子”,金聖歎腦回路很清奇,寫道“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西子來乎?西子來乎”,弄得考官哭笑不得,隻好說:西子是來了,但你的秀才溜了。
金聖歎玩世不恭,完全将科舉看做兒戲,因此屢戰屢敗,最後雖然考上秀才,但是明朝已經走到了盡頭,闖王李自成來了。
二、玩轉刑場清人入主中原後,金聖歎又參加過科舉,為此還專門把名字改成了金人瑞(沒辦法,自己在科舉考場上已經劣迹斑斑了)。這次是正兒八經地考,就考得很順利。順治皇帝就對他的才華極力稱贊,金聖歎聽後像是得到知音,忍不住向北叩首。
金聖歎是矛盾的,他一方面鄙視舅舅錢謙益投降清朝、在朝中擔任要職的處世原則,甚至在一次錢謙益的壽宴上寫下“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諷刺錢謙益;但另一方面又對順治的稱贊十分感動,主動參加科舉考試,卻又拒絕做官。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金聖歎在刑場上的表現。公元1660年,吳縣縣令任維初暴力執法,逼迫老百姓繳納錢糧雜稅,同時他自己又買賣倉米,中飽私囊,激起民怨。于是在金聖歎等人的帶領下,吳縣老百姓到南京文廟哭訴,還寫了一篇《哭廟文》,對任維初破口大罵,其實哭廟是蘇州一帶的風俗,以前并不是沒哭過,但是滿人沒見過這種陣仗啊,任維初等人将哭廟案坐大,逮捕金聖歎等十八人,并斬于市。這就是清初著名的哭廟案。
牽扯進這麼大的案子,金聖歎卻毫無懼意,甚至上了刑場還在搞惡作劇。在刑場上,金聖歎兩個兒子(一個小名是梨兒,一個是蓮子)哭得死去活來,金聖歎卻還有閑心出對子,對兩個兒子道:你們别哭了,我出個對子給你們對吧,上聯是“蓮子心中苦”。他兒子哪還有情緒理他啊,金聖歎自己對道:下聯是“梨兒腹内酸”。臨死前的對子對仗得十分工整。
如果金聖歎死前隻是對個對子,那也太常規了。在監獄裡,金聖歎神秘兮兮地對獄卒道:我寫了一封信,麻煩交給我家人吧。獄卒得先把信交給領導任維初看啊,任維初一看,差點沒氣死,頭五個字是“字付大兒看”,後面是“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不僅占了任維初一個大大的便宜,還好好戲弄了他一番。
到此還沒結束。臨行前,金聖歎又神秘兮兮地對劊子手講:我耳朵裡各有一張銀票,你要是先斬我,這兩張銀票就是你的了。劊子手大喜,斬了金聖歎後,掏出耳朵裡塞的字條一看,一邊寫着“好”,一邊寫着“疼”。
金聖歎的好朋友趙時揖曾評價他“诙諧曼谑……偶有倦睡者,辄以新言醒之”,可見金聖歎在人群裡絕對是個調節氣氛的幽默大王。能把悲慘的砍頭活生生演變成一出喜劇,也隻有他能做到了。
金聖歎在古代才子中絕對是個異類。一方面是他對小說、戲曲的愛好,曾經驚世駭俗地提出将《杜工部集》、《水浒傳》、《西廂記》與《莊子》、《離騷》、《史記》合稱為“六才子書”,竟然将小說、戲曲與聖人之書并列,這絕對是個非主流。另一方面,金聖歎對功名毫無興趣,“聖歎”就取自孔子贊歎曾點的高雅清淡,反而玩世不恭,為人幽默诙諧,看淡生死,玩弄人生,這或許與他崇尚佛教有關。
參考資料:《金聖歎先生傳》
孫權後宮兩派之争,終至父子相殘東吳衰敗
“朕就是這樣漢子”,雍正為誰寫下這句動情朱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