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10:57:17

十一過後,旅遊淡季來了。

榜妹正在馬蜂窩上查攻略做計劃,淩晨卻刷到一個勁爆的标題——《估值175億的馬蜂窩,竟是一座僵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

僵屍、水軍、鬼城……三個詞聳人聽聞,直指馬蜂窩這個以“内容”為核心的産品,這個曾經砸2億打廣告的獨角獸,居然為了上市批量搬運競品的用戶數據。換句話說,我刷了一整天沒有感情的假評論。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1

一石激起千層浪。即便馬蜂窩數次投訴,也擋不住該文閱讀數破百萬。前有大衆點評抄襲小紅書,後有馬蜂窩抄襲大衆點評。“醜聞”揭開了内容産品互爬數據的遮羞布,也側面印證了UGC在互聯網2C産品中的重要性。

前段時間,快手、今日頭條等巨頭也紛紛布局生活類電商。面對海量的内容需求和模糊的交易路徑,它們怎麼辦?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2

肉身機器,準點下班?100w 爆文捅了馬蜂窩

鑒于很多人周末不刷手機,我們先回顧一下前情提要。

10月20日淩晨,這篇爆料文發布于公衆号“小聲比比”上。當晚,榜妹睡前看到文章時閱讀量剛破兩千。第二天一早,閱讀量已突破10w 。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3

文中引用“乎睿數據”的分析報告,稱馬蜂窩的2100萬條用戶評論中有1800萬條是從攜程、藝龍等競品網站扒過來的。他們在馬蜂窩發現了7454個抄襲賬号,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占馬蜂窩總點評數的85%。

抄襲數據之龐大讓人生疑。可“乎睿數據”也列出了自己的推導邏輯:隻有“抄襲了150個不同的大衆點評賬号”的馬蜂窩賬号,才會被定性為抄襲。這些賬号的所有點評加起來,最後除以馬蜂窩官宣的總點評數,才得出85%的比例。

除了7000多個實錘抄襲賬号,他們還整理出1.5萬個活躍賬号,集中在2015年中旬至2016年初發布點評。他們還發現馬蜂窩大部分用戶,集中在上班時間寫點評。一到飯點和周末,點評數據斷崖式下跌。

這不禁讓人推測,馬蜂窩雇傭了一幫職業水軍,大規模搬運外站内容。他們朝九晚五、按時作息,堪稱“肉身機器人”。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4

消息一出,很多人“不太相信”。因為多數人對馬蜂窩的印象,一直是幹貨滿滿的遊記和攻略——這種私人化的記錄,怎麼會是抄襲搬運?搬運就罷了,怎麼對象是UGC一直不太行,甚至抄襲小紅書的大衆點評?

其實你隻要多看兩眼,就會發現文章質疑的“點評”,其實是馬蜂窩的一個欄目。它不是針對整個旅行的攻略,而是針對某一景點的評論。而這種基于門店、機構等單一場景的碎片化點評,正好是大衆點評UGC的核心。

直到10月21日,這個公衆号的最新文章,才進一步質疑馬蜂窩遊記的問題:軟文攻陷社區,内容導向銷售。這是多數内容平台都會遇到的問題,微信、頭條、知乎都無法避免,也就翻不起什麼浪。吃瓜群衆更關心的,還是“點評”這座“僵屍”聚集的“鬼城”。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5

馬蜂窩vs大衆點評:本不該相遇,卻遲早有一戰

馬蜂窩和大衆點評,兩條發展線路,結局大不相同。

馬蜂窩誕生于2006年,早期是一個旅遊愛好者社區,四年後才開始商業化運作。當時OTA市場競争激烈,馬蜂窩沒有切在線售票的蛋糕,而是集中精力挖掘内容價值。正因如此,很多人養成“馬蜂窩看攻略,其它家訂機酒”的習慣。

而馬蜂窩的早期盈利,也隻有微薄的廣告收入。2014年螞蜂窩試水盈利,全年整體交易額達到9億元。2015年,馬蜂窩進行品牌升級,宣布從“社區”轉向“平台”。以“内容 交易”模式為核心,馬蜂窩用C2B的自由行和攜程等B2C産品展開了差異化運營。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6

馬蜂窩App

現在你打開馬蜂窩App,下方Tab中兩個(酒店、旅行商城)都是直接導向銷售,它和攜程、途牛等平台的功能差距在縮小。它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内容,當務之急是提高交易效率,而非挖掘優質達人。

大衆點評,同樣是内容消費導向交易的典型。這家2003年就成立的網站,堪稱互聯網活化石。當時,除了大洋彼岸還有零星嘗試,國内并無“線上餐廳點評”的說法。創業前三年,大衆點評都沒有盈利,直到2006年完成第一輪融資,大衆點評創始人張濤才開始考慮商業化。

大衆點評确立了“一橫一縱”的戰略,即橫向進行品類擴張,從餐飲切入到酒店、婚嫁、親子等細分領域;縱向内容導向交易,在吃喝玩樂等本地生活服務上深耕産業鍊。創始人張濤曾公開表示,如果沒有2010年那一次轉型團購,可能大衆點評早就死了。

多年以來,大衆點評積累了海量用戶數據,可社區氛圍一直沒做起來。得益于騰訊投資,大衆點評2014年就引入了微信社交關系鍊。到了今年,大衆點評完成了圖文、小視頻信息流構建,還邀請關曉彤、張藝興等明星入駐,原本的O2O産品看起來就是小紅書 西瓜視頻。然而,在很多人心裡,它隻是一個“查餐廳點評”的App。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7

大衆點評App

一個專注低頻次、強體驗的旅遊,一個關注高頻次的日常餐飲、娛樂。兩款八竿子打不着的産品,為何在“點評”上産生交集,其實不言而喻:

旅行畢竟是低頻需求,撐不住大衆點評、美團等吃喝玩樂的高頻攻擊。今年馬蜂窩App改版,把短動态“嗡嗡”放在了首屏,為其确立價值的長篇遊記,反而排到了後面。

而大衆點評認為,用戶應該在我們這裡點評一切,本地消費是O2O領域一次自然的業務延伸,旅行産品更意味着高客單價,不可不要。

“我全都要。”

這是互聯網創業者的通病。用戶體量大的産品,都有做超級App的心。馬蜂窩和大衆點評,都想從一個單點功能,變成全領域的生活消費。它們在“點評”闆塊相遇,就像美團和滴滴在外賣、打車領域的交鋒,隻是火藥味兒沒那麼濃罷了。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8

小紅書、新草……

内容消費怎麼做交易?

兩者殺到了彼此的戰場,但目前看來并沒有赢家。

馬蜂窩一直在講“遊記-大數據-旅行社”的故事,可如今它賴以生存的“内容”根基動搖,還牽扯出同行互扒數據、投資界擊鼓傳花的亂象。大衆點評雖然靠團購活了下來,定位卻十分尴尬:論内容,比不過小紅書;論價格,打不赢美團。2015年大衆點評和美團合并,成為前者的流量入口,可能是最好的結局。

事實上,OTA和O2O這兩大領域,一直以來都不是内容的戰場。以往案例證明,内容消費導向交易的邏輯正确,可到了低頻的旅遊和高頻的吃喝上,似乎全都失效了。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9

201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可以說是“消費升級元年”。遊記創業也迎來一個小風口,蟬遊記、面包旅行、在路上等産品都曾是資本寵兒。早期遊記盛行,原因是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而今娛樂産業發達,用戶注意力分散,長篇累牍的遊記,不如身邊好友幾句推薦,不如抖音一條營銷視頻。随着2016年淘在路上的破産,遊記泡沫,破了。

旅行的目的性太強,用戶時間、金錢成本高,還十分依賴線下的服務。如此長的決策路徑,就算咪蒙頭條推文,帶量也是夠嗆。

至于低頻的吃喝玩樂,當年Yelp的中國學徒不計其數,最後活下來的隻有美團和餓了麼。而它們靠的也不是内容和用戶關系,而是靠線下強有力的商戶運營,以及線上方便的企業服務。可以說它們幾乎不考慮UGC激勵——想想吧,你上一次在外賣軟件上點評,肯定是因為騎手遲到或是商家返利吧?

一方面,馬蜂窩、大衆點評等存活10年以上的産品,正艱難地探索内容變現之路。另一方面,一些已有不錯現金流的巨頭,轉身盯上了這塊蛋糕,打算從頭積累内容、建立社區,打通内容電商的交易閉環。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10

新草App

以今日頭條為例,在試水放心購、抖音直通淘寶等業務之後,它終于嘗試推出了電商App。僅這段時間,今日頭條就被爆出推出值點App和新草App。前者對标拼多多,後者對标小紅書,大有把“五環内外人群”一網打盡的意思。

目标用戶不同,可全都是中頻次的生活電商。衣食住行的小商品,可買可不買,最适合内容導購。不過,小紅書也隻有一個。巨頭入場,也需自問:内容從哪來?如何激勵UGC?怎麼切入交易?

說到底,它就是一個線上大賣場。誰都能做,隻不過是沃爾瑪還是無印良品,還需再研究一下。

如何看待馬蜂窩賠償事件(175億估值的馬蜂窩被捅了)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