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最短十首詩

蘇轼最短十首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4:20:26
文:張強強;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并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隻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1

在古代封建社會,“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從來都不是一個值得讨論的話題。因為在封建科舉制度之下,讀書人謀求生存的唯一方式,或者說首要方式就是讀書。“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一個普通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不僅自己可以獲得極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還能讓整個家族,甚至幾代人都跟着受益。

可是,由于封建制度本身的專制性,很多讀書人窮極一生也沒能通過科舉,更别提靠讀書改變自身命運了。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可依然科場失意,窮困潦倒。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就成了很多讀書人捍衛自身尊嚴的常用語。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2

這句話流傳千古,安慰世人千年,出自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和董傳留别》。它聽着很美好,卻戳中很多人的痛點。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看看此詩:

《和董傳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随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诏黃新濕字如鴉。

公元1061年,24歲的蘇轼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不負衆望,他很順利地考了第三等,為“百年第一”。而後,他很快被朝廷授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這對年輕的蘇轼說,真是人生得意!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3

這世間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在蘇轼任職期間,有一個叫董傳的“老儒”與他相交甚厚。我們雖然不知道董傳生于何時,但根據他去世于1069年可以推測,此時的董傳年紀肯定不小了。而且通過詩句内容,我們可以知道董傳是一位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

然而就在蘇轼年紀輕輕,卻一朝中舉天下聞的時候,一把年紀的董傳卻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他第1次參加科舉考試了。在此之前,他可能已經參加科舉很多次了。隻是,造化弄人,他沒有蘇轼那麼幸運!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4

作為朋友,蘇轼非常同情董傳,也十分敬佩他的才華和為人,于是便寫下了這首詩勉勵他。此詩雖然有些冷門,但詩句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人盡皆知。隻不過,現實很殘酷,有多少人願意相信它呢?

詩作首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說董傳粗絲系發,粗布裹身,但是卻滿腹經綸,氣質不凡。其中,詩作首句本應是“生涯裹粗缯大布”,但詩人将詞序颠倒,刻意強調“粗缯大布”一詞。如此,不僅十分有畫面感,而且說明董傳的這種生活早已是常态。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5

很顯然,這兩句詩是蘇轼贊揚勉勵董傳的。可是,對現代社會的多數普通人而言,這兩句詩不過是心理安慰罷了。因為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把讀書與前途、命運、金錢聯系在一起。如果讀書沒有給人們帶來經濟利益,試問,還有多少人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呢?

第二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随舉子踏槐花”,這兩句是說董傳志向遠大,不甘心囿于貧窮,希望可以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出人頭地。其中,“烹瓠葉”出自《詩經·小雅·瓠葉》“幡幡瓠葉,采之亨之”一句,原指宴席上菜肴粗陋簡約,此處是說董傳生活窮苦。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6

而“踏槐花”一詞源于唐朝。在唐代,有“槐花黃,舉子忙”的俗語。槐花落時,也就是舉子應試的時間,于是,後世便稱舉子們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為“踏槐花”。詩人用一“厭”一“強”兩個字,就說出了天下讀書人内心的真實想法,包括他自己

第三聯“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尋春馬”化用孟郊《登科後》,是說董傳窮困潦倒,即便有幸登科了也沒有錢财置辦馬匹,像孟郊那樣“一日看盡長安花”。而“擇婿車”出記唐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意思是說,董傳即使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盡長安花,卻有機會被“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缭亂。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7

第四聯“得意猶堪誇世俗,诏黃新濕字如鴉”,詩人繼續鼓勵董傳,祝願他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可以向世俗誇耀自己。其中的“诏黃”一詞,即诏書。因為诏書一般用黃紙書寫,故稱其為“诏黃”。而“字如鴉”是指诏書寫的黑字,源于唐人盧仝《示添丁》中的“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一句。

寫到這裡,蘇轼似乎完全忘記了他在開頭贊美董傳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了。關于“讀書”的意義,蘇轼話說得再漂亮,說得再好,但說來說去,歸根到底就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一朝中舉”。除此以外,讀書可以讓人氣質非凡,不過是安慰那些科場失意之人的客套話罷了!

蘇轼最短十首詩(蘇轼的一首冷門詩作)8

事實上,在古代社會,如果讀書人十年寒窗苦學,最後卻不能一朝中舉,那麼,迎接他們的就不僅是能不能實現人生夢想的問題,而是個人及家人如何活下去的問題。在現代社會,沒有讀多少書卻一夜暴富的現象,又讓多少讀書人被戳中痛點!

讀書多了,人的氣質固然可以發生改變,但是當人們把讀書與命運、事業、前途、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讀書本身的價值就已經被貶低了。民間俗語為什麼會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其根源就在于此。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