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原最有名的一句話

馬原最有名的一句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2:15:48

馬原最有名的一句話?1. 自由、平等、博愛連在一起專門指資産階級意識形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馬原最有名的一句話?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馬原最有名的一句話(腿姐馬原金句彙總)1

馬原最有名的一句話

1. 自由、平等、博愛連在一起專門指資産階級意識形态。

2.“普适”這個詞在考研政治中屬于錯誤的概念,别問,問就是不選。

3. 語言是意識的物質外殼。

4. 意識由物質決定。注意“決定”、“取決于” 這樣的字眼是一樣的,後面跟客觀的概念。

5. 客觀世界和社會生活都是物質的,因為萬事萬物都統一于物質(物質統一性原理)。

6. 靜止是運動的衡量尺度

7.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8.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9.看到〝存在方式”、“根本屬性”,這倆詞,務必眼睛放大!默念物質運動、物質運動!順序不要颠倒,字詞也不要對應錯!

10. 時空具有客觀性,不是什麼“觀念形式”。

11. 物質運動與時空是相互離不開的,尤其記住時空是不能離開物質運動單獨存在的。

12.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單獨拆開來講時間或者空間是物質運動存在形式也對)

13.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狀态。

14. 具體時空是有限的,整個時空是無限的。做題在選項中注意看時空有限有沒有搭配 “具體的”這個前綴。

15. 物質運動的時空的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物質運動的時空的具體特性是相對的。

16. 意識是“能動的”,“直觀”這個詞是錯的

117. 意識的能動作用,在理解上記住 6 字箴言:再現、重構、落地。

18.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體現的是意識的能動作用

19. 我們之所以會害怕其實也是因為意識的能動作用(因為你看了鬼片什麼的會腦補啊!可不就會自己吓自己了嘛)

20. 辯證唯物主義的對應詞是“物質第一性、規律、能動、實踐、矛盾”。

21.主觀唯心主義的對應詞是:我、心。(如心想事一定能成)

22.客觀唯心主義的對應詞是:絕對精神、絕對理念、道、神等一切第三方的東西。

23. 機械唯物主義沒有什麼固定的對應詞,而是裡然承認物質,但是是一種直觀機械的、不承認運動的觀點。

24. 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5. 從實際出發是正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6. 實踐是正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27. keywords 背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順序和對應詞有沒有被替換!

28. 否定之否定規律往往作為幹擾項來考察。(我還是看到有人選哦,昨天的題目!摔!)

29.“适度原則”是方法論,所以一般作為方法論啟示出現,題目問啟示的話就要注意了。

30. 度是維持事物質的量的界限。

31. 度是一個範圍,度的兩端才是關節點或臨界點。

32. 揚棄可以理解為 8個字:取其精華,去其槽粕

33.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 “揚棄”。

34. 新舊事物的判斷不以時間為标準,而是以是否符合規律為标準。

35. 最後簡單說一下,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現的事物。

36. 共性=普遍性=一般,個性=特殊性=個别

37. 共性個性與整體部分肯定不能同時選,

38. 聯系與發展的基本環節要麼單獨命題,作為選項出現的話陪跑可能性比較大。單獨命題的話看看現象本質、必然偶然、因果聯系即可。

39. 聯系是客觀的,說主觀聯系就是錯的。

40. 因果聯系不僅要前後相繼也要彼此制約。

41. 現象是表面的、容易變化的、不太穩定的表面聯系;本質,就是内在的、不太容易變化和比較穩定的根本聯系。

42. 現象和本質是客觀的。

43. 認識事物肯定是從個别→ 一般 → 個别的過程,不要搞反。

44. 事物及其屬性 “無限發展,無限多樣”。

45. 在馬哲真題中,選項表述正确,大概率就要放心大膽地選了。

46. 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是認識到實踐。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重要。

47. 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理性思考才能讓認識更深刻,熟知不等于真知。

48. 理性因素不等于理性認識,非理性因素也不等于感性認識。

49. “生理”、“心理” 這種說法往往是錯誤的選項,因為不哲學。

50. 實踐是人能動的改變世界的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51.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體現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

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準。否定之否定規律往往作為幹擾項來考察。

52. 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

53. 實踐的結構——主體、客體、中介,缺一不可。

54. 實踐的類型——物質生産實踐、社會政治實踐、科學文化實踐。

55. 物質生産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56. 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在于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

57. 經濟基礎 = 生産關系(的總和)

58.上層建築 = 觀念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

59. 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分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60.觀念上層建築 = 意識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注意不是制度)、哲學、道德等。

61. 生産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曆史的基礎;生産關系是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

62. 再強調一遍,社會存在是社會的物質方面,社會意識是社會的精神或者叫主觀的方面。如果問“物質生活〞的矛盾,那肯定就不能選包含主觀思維的東西啦!

63. 科學技術有時候會表現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

64.科學技術本身是不能自發、自主起作用的。

65. 科學技術不是生産力的基本要素,但是是重要要素。

66. 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産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标志。

67. 在現代,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生産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68. 科技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杆。

69. 曆史規律和自然規律都是客觀的,可以重複的。區别在于社會規律需要人參與,自然規律不需要。

70.在聯系與發展的基本環節裡,曾經在早年真題裡單獨命題過的,一個是必然偶然,一個是原因與結果。

也就是說,除此之外,什麼肯定否定,可能現實,内容形式這些成為正确選項的幾率比較小。

71.“生産方式” = 生産力 生産關系。單選題裡問 keywords, 99%選它選它就選它!

72.地理、人口對應 “重要”、“影響、制約”,但不能對應“最”。比如人口因素是重要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對社會發展起着制約影響的作用。

73. 社會形态理解為制度,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

74.能動是對的,直觀是錯的。

75.改造規律不可以,但改造自然當然可以。

76. 人民群衆(按照曆史規律)創造曆史。

77.曆史規律或者說曆史發展根本動力是生産力-生産關系矛盾運動,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矛盾運動。

78. 人民群衆從“質” 也就是本質來說,是對社會曆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從量上說是指社會的絕大多數。

79.人民群衆在特定時期可以包括剝削階級。

80. 曆史總進程、總方向、基本方向=曆史規律,不能改變、修改、創造。

81. 曆史人物的出現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

82.曆史人物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決定、修改、改變曆史總進程、總方向。

83.曆史人物的作用必然會受到一定曆史條件的制約。

84. 傑出人物(英雄人物)能夠首先發現曆史進程中的曆史任務。

85. 傑出人物對曆史發展起着積極的作用。

86. 經濟危機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 or 形式可能:由貨币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87.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特點,使社會資本再生産也呈現出周期性的特點。

88. 資本主義的再生産不一定都經過四個階段,但是危機階段是必經階段,沒有危機階段,就不存在資本主義再生産的周期性。

89. 資本主義工資的現象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

90. 工資表現為 “勞動的價格”或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界限,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91.關于資本積累的 keywords (4個)

第一,剩餘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

第二,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産的源泉。

第三,資本主義再生産分為簡單再生産和擴大再生産。資本主義再生産的特點是擴大再生産。

第四,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産就其實質而言,是物質資料再生産和資本主義生産關系再生産的統一

92. “資本積累”揭示了資本的剝削本質,以及資本主義滅亡的趨勢。

93. 看到貧富兩極分化,要去找 〝資本積累”

94.勞動二重性決定商品二因素。

95. 價值——抽象勞動——社會——無差别——一般。

96. 使用價值——具體勞動——自然——有差别——具體。

97.使用價值構成了社會财富的物質内容。

98. 賺錢并不是人的天然本性。因為賺錢的人=資本家=資本的人格化。

99. 追逐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絕對規律。

100.經濟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制度内其實是無法解決的。

101. 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産相對過剩。

102. 社會再生産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産品的實現問題,即社會總産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問題。

103.價值補償就是:“賣得出去”。實物補償就是:“買得到”。

104. 貨币的職能有 5 個,注意一下流通手段是即時買賣,支付手段是提前或延期支付。

105. 貨币的世界貨币職能是足值的貨币、金銀這種。

106. 辦證看待貨币産生後的影響。好處是便于商品交換,壞處是沒有解決矛盾,隻是商品内在使用價值和價值矛盾的一種外在的表現。

107. 剩餘價值的源泉永遠不會變,隻能來源于雇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

108. 機器換人體現了技術水平提高,也就是資本技術構成提高。

109. 商品價值與生産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産率成反比,與“個别”勞動生産率、“個别”企業無關。

110. 平均利潤會越來越“少”,以及實際上,平均利潤的出現,是一種“結果”

111.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一般趨勢,這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

112. 資本主義生産的唯一動機和直接目的就是追求剩餘價值。

113. “失業”的趨勢不可避免,但是規模可以控制。

114. 勞動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115. 剩餘價值理論和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的兩大基石。

116. 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所以在所有矛盾裡,keywords 根本,選它就好。

117. 商品經濟基本矛盾貫穿于商品經濟的始終,表現為 3點

A.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着商品經濟的本質及發展過程

B.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

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着商品生産者的命運

118. 平均利潤的出現是 “不同部門〞 競争的結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