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7:41:29

黃颡(讀音:sǎng)魚,學名:(Richardson,1846),為鲿科,黃颡魚屬的一種魚類。體長約20cm,腹面平直,體後半部側扁,尾柄較細長。頭大且扁平,吻短,圓鈍,上、下颌略等長,口大,下位,兩顔及腭骨上有絨毛狀齒帶。眼小,側位。須4對,鼻須末端可伸至眼後,上颌須1對,最長,頤須2對,較上颌須短。體裸露無鱗,側線完全。雜食,主食底栖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4~5月産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廣布于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1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2

芝麻劍俗 稱:魽魚、白須魽、梅花鲶、西江魽英文名:Spotted longbarbel catfish 斑鳠(Mystus guttatus)屬鲇形目,鲿科、鳠屬栖息于江河的底層,冬季在多岩石的深水處越冬。肉食性,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為食。4~6月,在底質多為砂、礫石的急流中産卵。白天大都躲在洞穴或石縫裡,其尋食、活動時間主要是在晚上。

分布于珠江、元江、九龍江、韓江、錢塘江等水系和南亞地區的湄公河流域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内陸河流,是性情較為溫和的大型肉食性經濟魚類,全身無鱗,肉質細嫩,味美,營養價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譽,被譽為珠江“四大名魚”之一。

斑鳠,體延長,前端較縱扁,後部側扁。頭寬略平扁,吻寬而圓。口寬大。下位。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管狀,後鼻孔為裂縫,後鼻孔前緣有鼻須。眼中等大,側上位,眼緣遊離。須4對,颌須長,末端可達腹鳍。鰓蓋膜遊離,背鳍短,有硬刺,後緣有鋸齒,距吻端遠大于距脂鳍起點。脂鳍長,末端遊離,起點緊靠背鳍基後端。胸鳍側下位,硬刺前緣鋸齒細小,後緣的鋸齒粗大。後伸遠不及腹鳍。腹鳍短,不達臀部。臀鳍短,無硬刺,不達尾鳍基。尾鳍叉形,上葉略長。側線完全,側中位。肌門近于腹鳍基部。活體呈灰褐色,腹部色前。體側具大小不等零星圓形褐色斑點。背鳍、脂鳍、尾鳍有褐色小點并具黑邊。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淺很少有斑點。

斑鳠的食譜較廣,攝取的食物包括甲殼類、昆蟲類、魚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枝角類、桡足類、輪蟲、原生動物、藻類、菜葉及水生植物等,是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他一些動植物性食物的底層溫和肉食性魚類。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3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4

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 (H. L. Chen, 1977) ,鲇科鲇屬的一種魚類。頭部寬扁,胸腹部粗壯,尾部長而側扁;體色體側、背部多為黃褐色,腹部為乳白色。長江原種南方大口鲇經選育,人工繁育子代具有生長發速度快、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肌間刺、含肉率高、适溫範圍廣、耐低氧、抗病率強和遺傳性狀穩定等許多優良性狀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5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6

烏蘇裡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又名烏蘇裡鮠,别名牛尾巴、黃昂子、回鳇魚 ,鲿科拟鲿屬的一個物種。體長,頭寬顯着大于頭高。吻鈍圓。前鼻孔呈短管狀,與後鼻孔相距甚遠。須4對,鼻須末端後伸接近後鼻孔。烏蘇裡拟鲿身體較長,前部寬厚,後部側扁。體表光滑無鱗,側線完全,頭扁平,頭頂有皮膜複蓋,吻鈍圓,口下位、橫裂。前鼻孔呈短管狀,與後鼻孔相距甚遠。須4對,鼻須1對。背鳍刺強硬,其後緣僅具齒痕;胸鳍硬刺,後緣具鋸齒。尾鳍淺凹,上片略長于下片,末端均圓鈍。體背、體側灰黃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為黑色。

烏蘇裡拟鲿廣泛分布于黑龍江、烏蘇裡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洪澤湖、太湖也有分布。烏蘇裡拟鲿喜歡栖息在緩流中,人工養殖可以生活在靜水中。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7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8

土鲶,即本地鲶魚,鲶魚,鲶科鲶屬,拉丁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體長,後部側扁。頭平扁。口大,口裂未端止于眼前緣的下方。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細齒。成魚須2對1頒須達到胸鳍未端。胸鳍刺前緣鋸齒明顯。臀鳍基部甚長,鳍條數目多。尾鳍小,微内凹,上下葉等長。兩腮長有長須。肉食性,多為野生,對水質要求不高,可人工養殖。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為魚中珍品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9

白緣鰑 我國特有的小型冷水性底層魚類白緣鰑俗名水蜂子,隸屬鲇形目鈍頭科鰑屬,本屬無側線。我國已知9種。分布于長江上遊各支流、金沙江水系,是我國特有的小型冷水性底層魚類。胸鳍外緣光滑,内緣大都光滑偶有鋸齒。脂鳍低而長。全長20厘米,外側颏須約等于頭長。背鳍和胸鳍具有3枚毒刺。肛門距腹鳍後端近于距臀鳍起點。各鳍邊緣呈白色或淡黃色。分布于長江上遊、金沙江水系,是我國青藏高原東部地區特有的小型冷水性底層魚類。耐低溫。生存水溫為0~25攝氏度,最适溫度為6~15攝氏度;冰點狀态下1小時(水面結冰)後,雖停止部分活動,但仍可在最适溫度下恢複生機。耐低氧,皮膚和鰓的呼吸功能強。最适溫度下,在濕潤的地面,能存活12小時以上;無需增氧,可在500mL水的燒杯中生存1個月以上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10

常見底層魚有哪些(河裡常見的無磷魚)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