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衆多,人們好像隻重視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這幾天,仿若已經對後面的春節習俗淡忘,殊不知在古人的春節中,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每一天都格外重要。而大年初四的當天,也有衆多習俗要遵守。可惜,現如今的大年初四有很多老民俗即将消失,特别是最後一樣,不過還是有很多地方在遵守。您可知道這些都是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這是因為在老黃曆,大年初三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其實這句俗語就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而在民間,大多數人會在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即前幾天剩下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再清掃室内,其實也就是把所有的垃圾扔出去,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但是,這些習俗好像都在漸漸消失。
比如這第一檔習俗——迎“竈神”。因為古人認為:“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所以民間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也就是說,在大年初四這一天,人們要起個大早,開始送神,不過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大多數的商鋪,也會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這幾天開始閉門歇業,待到大年初四這天人們準備好“三牲、水果、酒菜”等貢品,再進行焚香、點燭、燒金衣等活動,将“神”接回來,才好在大年初五當天開門營業。不過随着曆史的發展,人們漸漸的更相信科學,更相信“勤勞緻富”,不願意相信“神明”了,所以這檔習俗也就漸漸消失了。
這第二檔正在消失的春節習俗,就是“吃折籮菜”。也就是說,古人在過年當天會準備格外豐盛的菜肴,也會在大年初一、初二的這幾天拜訪親友,所以家家戶戶還會準備更多精美豐盛的菜肴,可惜到了大年初四這天,人們差不多已經歇了下來,但是剩菜剩飯卻擺滿了桌子,所以人們才會在正月初四這天,留下了吃“折籮菜”的傳統。不過在今天,家家戶戶都不缺吃喝,更追求健康生活,很多人也不願意吃剩飯剩菜了,故此,這檔習俗自然就消失了。
第三檔在春節期間消失的習俗,就是“扔窮”。因為古人會舉行“恭迎竈王爺”的儀式,儀式結束之後,家家戶戶都要在室内撣塵,屋内掃地,然後将打掃出來的垃圾堆到院中,即準備“扔窮”。但是現如今的人們,已經不願意舉行“恭迎竈王爺”的儀式了,也不會特意等到年初四這一天,才會打掃房間,所以“扔窮”的習俗,也就漸漸的被人們忘卻了。
第四檔消失的春節習俗,就是“忌出遠門”。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初四占羊,三羊(陽)開泰,這些都是吉祥的寓意,可惜北方民間有“紅羊劫”的典故,所以人們禁止在大年初四這天禁出門。也有民間故事說,竈王爺會在初四查戶口,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還要準備豐富的果品,以示恭迎,故此,大年初四這天人人都要在家守着,不可出門。不過這樣的民間故事在現代社會已經很不管用了,所以就消失了。
第五檔習俗雖然正在消失,但是在很多地方還在上演着,就是——忌諱打碎東西。因為,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内會有不好的運勢,若是真的有人打碎東西了,一定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隻有這樣才能破解不好的運勢。雖說這種說法有迷信的成分,但是人們還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故此,每當有人在正月初四這天打碎東西,還是會有人第一時間說一句“歲歲平安”。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馮豆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