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注釋:
①晉侯是指晉文公,秦伯是指秦穆公。秦穆公曾經幫助重耳成為晉國的國君,二人私交甚好。
②圍:圍攻
③以其無禮于晉:以,因為;其:代詞,指鄭國。無禮于晉:對晉國無禮。
④且貳于楚也:貳,二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并且(鄭國)私下對楚國交好,對晉國有二心。
⑤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函陵,地名,今河南新鄭;氾,水名,即汜( si,四聲)水,今河南荥陽西邊。這裡省略了一個動詞,翻譯為: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水之南。
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圍攻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且于楚國交好,對晉國有二心。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水之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注釋:
①佚之狐:鄭國大夫。
②鄭伯:鄭文公。
③若使燭之武見秦君:若:如果;使:派;燭之武:人名。見:拜見,有“遊說”的意思;秦君:秦穆公。
⑤公從之:公,指前文鄭伯,鄭文公。從,聽從。之:代詞,指佚之狐。
譯文: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我們鄭國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秦國必定會撤軍。鄭文公聽從了他的意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注釋:
①辭:謝絕。這裡省略了主語,即燭之武。
②壯:壯年。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年輕的時候,還不如别人。現在老了,更不行了。
③子:你。
④今急而求子:急,情況危急。求:請求。
⑤過:過失
⑥許之:許,答應。這裡省略了主語,即燭之武。
譯文:
燭之武婉言謝絕,說:“我年輕的時候尚不如别人,現在老了,更不行了。”鄭文公說:“我在你壯年時沒有啟用你,現在國家危機而來請你出山,這是我的過失。然而,我們鄭國如果滅亡了,對你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啊!”燭之武同意了。
夜缒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注釋:
①夜缒而出:缒,音zhui,四聲。用繩子綁住身體從城牆上吊着下去,叫“缒”。
②執事:古代官吏身邊的侍從,叫“執事”。後來用作對對方的尊稱,不敢直指其人。
③越國以鄙遠:越,越過,跨越。鄙:音bi,三聲,名詞,邊境,邊遠的地方,這裡用作動詞。遠:這裡用作名詞,遠方的土地或者國家。意思是:跨越别的國家,把遠方的土地作為您秦國的邊境,“君知其難也”,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
譯文:
燭之武夜缒而出。見到秦穆公,說:“秦國、晉國圍攻鄭國,我已經知道鄭國即将亡國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秦國有利,我哪裡敢來打擾您啊?秦國越過别的國家而把鄭國當作自己國家的邊境,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哪裡用得着滅亡鄭國而肥了鄰國呢?鄭國滅亡,鄰國增強實力,實際上是削弱了您的實力啊!”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注釋:
①行李:指外交使臣
②共,通假字,通“供”,供給。
③焦、瑕:地名,今河南陝州附近。昔日秦穆公幫助晉惠公登上王位,晉惠公承諾割讓給秦國五座城邑,後來反悔了。焦、瑕即五座城邑中的其中兩個。晉惠公是晉文公同父異母的哥哥。
④設版:築城牆,設防的意思。
譯文:
“如果秦穆公您舍棄攻打鄭國的計劃,把鄭國作為您東路上的主人,如有貴國外交使臣經過,我們鄭國可以在他們乏困時給他們供給(音ji,三聲),這對您沒有壞處吧?”
“您昔日曾經給晉君以賞賜,晉君答應割讓給您焦、瑕之地,他早上回去,傍晚就修建防禦工事,這您是知道了。”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注釋:
①厭:滿足。我們現在說的“貪得無厭”的“厭”就是這個意思。
②封:封地,這裡是“占用”的意思。
③阙:損害
④說,通假字,通“悅”。
⑤圖:想,反複考慮
譯文:
“那晉國,哪裡有滿足的時候啊?向東侵占鄭國的土地,又向西擴張,如果不損害秦國的利益,他又到哪裡擴張呢?損害秦國,而有利于晉國,請您考慮、斟酌是否值得。”
秦穆公很贊同他的意見,和鄭國結盟。派杞子、逢孫、楊孫幫助鄭國戍守,便撤兵回去了。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于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注釋:
①子犯:晉國大夫狐偃。晉文公的舅舅、重臣。
②擊:追趕
③微:非,要不是。
④夫:音fu,二聲,語氣詞。
⑤敝:損害
⑥不知:知,通假字,通“智”,明智。
⑦與:友好
譯文:
晉國大夫狐偃請求追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要不是秦穆公幫助我們,我們也到不了今天這個地位。憑借他的力量還損害他,不合乎仁義;因為這個失去友好鄰邦,是不明智的;和秦國失和,不是勇敢。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晉軍也撤軍了。
原文如下,請賞析:
燭之武退秦師
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缒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于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