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漢制造業現狀如何

武漢制造業現狀如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04:22:16

武漢制造業現狀如何(制造之城武漢期待全面按下重啟鍵)1

3月24日,武漢東風乘用車公司工廠内,工人在生産車間進行消殺。攝影/厲禹王

“制造之城”期待按下重啟鍵

“已複工但未解封,大量員工無法到崗,生産線還不能實際複工。”東風汽車集團武漢總部一位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顯得有些無奈。

實際上,東風汽車集團早在3月11日就拿到複工批複,但由于武漢和湖北多地仍處于封城狀态,人流和物流還未打通,無法真正開工。

封城下的東風汽車集團隻是武漢制造企業一個縮影,在已持續兩個月的停工狀态下,武漢的經濟壓力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層層傳導。而作為中國制造業産業鍊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武漢這座聚集汽車、通信、電子、醫藥等多領域知名制造業公司的城市,正在面臨嚴峻挑戰。

複工不解封的策略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向《中國新聞周刊》推測,要實現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服務業的全面複工仍需一些時日。

如同東風汽車一樣,多數的武漢制造企業面臨着産業鍊的斷鍊風險。比如武漢在汽車及零部件領域擁有成規模的産業集群,在國内甚至全球的産業供應鍊上下遊處于關鍵的連接點。武漢制造産業的停擺重創,所産生的沖擊波正漸次波及全球的汽車産業。

汽車供應鍊将遭重創

“目前車廠的工人還沒返崗,工廠還沒有真正開工生産,園區附近都沒什麼人。”一位常年在東風大道汽車産業園區工作的負責人如此描述當下企業的狀态。

疫情陰影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風大道不見往日的車水馬龍。這條全長13公裡的大道,是全球汽車工業密集度最高的軸線之一,被譽為“車都之脊”,是武漢乃至湖北省工業産值最高的主幹道。

在東風大道沿線,聚集着近2萬家企業,包括7家整車企業,12個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零部件企業,54家“世界500強”,每年汽車産量過百萬,家電産量過千萬台,營收總和達到萬億級。

汽車産業已連續九年占據武漢第一支柱産業的位置。而在疫情暴發後的兩個多月裡,以東風大道為中心的武漢汽車産業幾乎完全陷入停滞

“疫情發生至今,武漢的汽車生産流水線都沒辦法開工。”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汽車工廠的流水生産線需要工人悉數到崗,缺一不可,“在解封之前,工人不能到齊,流水線就開不了。”

作為中國制造業500強第4位的特大車企,東風汽車集團是武漢市汽車産業的領頭羊,也是湖北省最大的企業實體。其總部正位于武漢,生産基地和分部遍布湖北。

全集團有一半以上的産能在湖北,其中武漢的産能占八成。”東風汽車集團武漢總部一位市場部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于尚未解封,目前武漢總部隻有機關部門在辦公,其他部門和生産線仍處于停工狀态。

生産基地在武漢的車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根據中誠信國際數據,湖北省的汽車産能約有80%集中于武漢市。從産能分布上看,東風汽車集團下屬的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和東風雷諾100%的産能在武漢,神龍汽車76%和上汽通用23%的産能在武漢。

以三個整車制造工廠全部位于武漢的東風本田為例,如果從1月22日春節放假開始算起,東風本田已經損失超過40個工作日的産能。按照東風本田今年的産銷規劃,這大概是10萬輛以上的産量損失。換算成經濟損失,高達250億元。

每停工一天,整個東風本田就要多5億元的虧損而此前,北京奔馳在向政府請求提前複工時,也稱其停工一天就将會産生4億元虧損。

“目前湖北已複工地區的車企也以行政辦公為主,還沒辦法恢複正常生産。”前述東風汽車集團市場部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全面複工之前,車企還無法确定疫情期間的停工損失,“但可以肯定的是,損失非常巨大。”

此外,武漢及湖北的汽車零配件工廠亦是全國汽車産業鍊上的重要一環。除武漢外,襄陽、十堰等汽車或汽車零配件産量較高的地區都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方。

“在武漢的工廠恢複生産前,湖北乃至全國的整車生産線都難以正常生産。”該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武漢是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工廠集聚地,且汽車零部件适配性要求極高,短期内難以找到替代,“一旦關鍵零部件缺失,整車生産就面臨停滞。”

3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月度信息發布會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國内汽車生産量和銷量分别為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均下降八成。

随着全國範圍内陸續複工,汽車産業所受影響仍在持續。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截至3月17日,全國汽車經銷商綜合複工效率為58%,而湖北省的複工效率僅為38%。

湖北的乘用車産量占全國的10%以上,其中湖北的産量有80%以上在武漢。”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認為,“武漢的汽車産業停滞,對全國範圍内的汽車産業鍊都有重大影響。”

盡管近幾年,武漢的汽車産業已經處于去庫存的狀态,并未投入全部産能進行生産,“但長時間的停工,仍然會對企業本身和上下遊産生較大壓力。”葉學平補充說。

武漢制造業現狀如何(制造之城武漢期待全面按下重啟鍵)2

武漢制造業現狀如何(制造之城武漢期待全面按下重啟鍵)3

漢企制造業供應鍊危機與自救

時至今日,武漢仍保留着“制造之城”的厚重底色。這個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不僅是中國四大車都之一,還擁有“中國光谷”、“國家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等稱号,既有鋼鐵、汽車等傳統制造業,也有芯片、激光、醫藥等高新制造業。

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成了武漢自救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間,武漢多家制造業企業承擔起了重要的“救城”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企業自救。

作為紮根武漢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鋼集團承擔着全城多項基礎能源供應。武漢疫情暴發至今,武鋼集團多個下屬公司幾乎從未停工,持續為抗疫輸送各種資源。

《中國新聞周刊》從武鋼集團獲悉,集團下屬武鋼有限氣體公司,是武漢本地最大的醫用氧生産企業,疫情期間24小時生産,為全市一半以上的醫院供應醫用氧氣,日供應量是平日的4倍。

此外,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武鋼集團下屬的武鋼有限公司派出了130餘人次支援建設,另一下屬公司鄂城鋼鐵公司支援了500餘噸鋼材。在保障民生需要方面,武鋼下屬的供電部門和供水部門也在24小時運作,保障武漢城區水電供應。

“武鋼在疫期提供的醫療、鋼鐵等資源,基本都是以極低的價格,甚至是無償提供、無條件支援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武鋼提供的各種資源救了很多人,若沒有他們的生産供應,武漢的情況可能會更危險。”

國企之外,武漢制造業中的衆多民營企業也在貢獻力量。

武漢市東南部的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别稱“中國光谷”,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彙聚了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多個産業。

而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正是武漢市除汽車之外的另外兩大支柱性産業。疫情期間,這兩大支柱性産業裡,仍然有大量企業在通過各種方式維持運轉,提供技術支持或供應生産,有的甚至實現了大規模的業務增長。

武漢本土的高新制造企業表現卓著。作為國内紅外測溫設備的領軍企業之一,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全程産量激增,以每天1000套的生産速度,為武漢及全國供應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設備。

而在疫情發生之前,高德紅外的測溫設備一年銷量才幾百台,如今産銷正呈現飛躍式增長。僅2月,高德紅外生産的測溫設備在國内的安裝量已上萬套, 3月初安裝量近2萬套,近期又接到了大量海外訂單,已呈現供不應求的态勢。

此外,武漢本土的高新信息技術企業也為武漢實現信息化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有一張實時更新疫情防控動态的電子信息地圖,全稱為“基于時空大數據‘一張圖’疫情監測防控系統”,是由武漢本土的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早在去年6月,這家公司就入選了工信部“小巨人”名單。

“自2月9日上線之後,系統已協助了包括湖北在内的10多個省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武大吉奧市場部部長周曉霞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通過“一張圖”,地方防控指揮部能直觀準确地掌握區域内的重點疫情指标,實現精準防控。

在武漢城區疫情從暴發走向穩定期間,轄區内4000多人的佛祖嶺街道B社區始終保持“無疫情社區”狀态,這個社區采用的防控系統,是由武漢虹信技術公司開發的“智慧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支撐平台”,能夠幫助社區實現精細化的疫情防控。

“這套系統自2月中旬上線後,已為武漢、山東、廣西等多個地方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幫助。”武漢虹信智慧社區項目經理顔曉曦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尤其在武漢四類人員“應收盡收”的命令下,系統大大提高了社區統計人員和分析疫情數據的效率。

但“休眠”狀态下的武漢,絕大部分生産活動仍然在期待全面重啟鍵的按下。

在光電子信息方面,武漢市構建的通信光電子、能量光電子、消費光電子三大産業鍊,擁有全球第一的光纖光纜生産規模,占國内市場的2/3份額、國際市場的1/4份額。全國七百餘家光通信廠商中,有兩百家左右在武漢。

而在疫情陰影下,武漢大部分光通信企業的研發和生産工作仍然難以複工,許多企業的開工率持續在低位徘徊,甚至不足以完成存量訂單,同時面臨新訂單與新客戶流失的風險。

“長時間停工下,武漢企業在産業鍊和供應鍊上的位置必然會受到影響,并存在失去部分市場的風險。”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全國已經陸續複工的大環境下,武漢仍停工狀态,産業上下遊企業會傾向于尋找替代廠商維持産業鍊運轉,“如果武漢到4月底才全面複工,意味着将失去幾乎一個季度的訂單,對全年的産銷都會造成深刻影響。”

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的武漢,盡管在疫情中受到重創,但随着疫情逐漸減弱,疫情對制造業産業鍊的影響也會逐漸減小。而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重構供應鍊危機的應對體系是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葉學平建議,在制造業的細分行業中,偏勞動密集型産業受影響程度更大,偏高新技術型産業影響更小。“未來,制造業企業會更傾向于加大智能技術、智能制造在生産線中的比重,以規避疫情這類不确定性帶來的風險。”(本刊記者/趙一葦)

武漢制造業現狀如何(制造之城武漢期待全面按下重啟鍵)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