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王陽明知行合一全集

王陽明知行合一全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1 06:34:21

王陽明知行合一全集(知行合一王陽明)1

圖書簡介

  《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發行,是從“知行合一”角度闡釋王陽明人生的通俗全傳,作者度陰山。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達到甯靜于内、無敵于外的境界。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内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将變得格外清晰,緻勝決斷,了然于心。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砺出的生命境界。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從零開始平定了甯王之亂;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朝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本書講述了王陽明的輝煌傳奇,是讀者了解王陽明及其心學思想的最佳入門讀本。

小編薦語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紹興府餘姚縣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因青年時期曾築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論道講學,故自号“陽明子”“陽明山人”,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幼年即立志為聖賢,早年研習過儒、釋、道各家學說,後歸于儒家,完善了自孟子、陸九淵以來的心學體系,為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即理”“緻良知”等理論,成為儒家哲學的一座巅峰,迄今無人超越,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資源之一。

  王陽明在各種戰争中最後總能取得勝利,就是因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需要事上練,也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說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常常做了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空有遠大的理想卻無從實現,似有滿腹的才華卻無從施展。我們常常抱怨沒有機會、沒有平台、沒有運氣,卻不知事上練,其實事事皆可練。從一分一秒的時間開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的内心練得無比強大,把自己的本領練得無比強大,一個強大的人必能找尋到自己的夢想。

  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這樣的曆史時期,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陽明學說,我們如果能夠研習它、踐行它,做到知行合一、事上練,事事練、時時練,将會對國家強大、民族複興、個人幸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内容選摘

有人說,王陽明所以創建心學,是因為經曆了一次嚴酷的放逐洗禮。的确,人類曆史上一個永恒的定律是:任何一位偉大的聖賢都要經曆過一番非比尋常的困苦環境。摩西被放逐渺無人迹的沙漠,才有了《摩西十誡》;耶稣在颠沛流離的傳道中悟得大道;穆罕默德在放逐地創建了伊斯蘭教;釋迦牟尼放棄了王子養尊處優的生活,到深山老林中度過艱苦的歲月,創建佛教。這幾個人的成功似乎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哲理:不經風雨,就不能見彩虹,逆境使人成長,讓人成熟。

王陽明說:“陸九淵靜坐是希望從心中得到真理。而我提倡靜坐,是因為現在的人心浮氣躁,靜坐能讓他們把心沉靜下來,我并沒有讓人一味靜坐去獲取真理,那不是正路。”席書問:“那您從哪裡獲得真理?”王陽明回答:“真理就在我心中,但必須去事上練,隻有去實踐了,你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這一真理。而且,這兩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樣。”

——引自章節 《為什麼悟道的是王陽明》

人為什麼會常常感到不幸福?表面看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總受到束縛,精神也不能自主,我們受到了客觀條件的種種限制。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是因為我們和外物産生了對立。我們所以和外物産生對立,是因為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标準來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惡之情。當我們對外物有了是非好惡之情,就是給外物貼上是非善惡的标簽。一旦你給它們貼上标簽,它們就有了生命,反過來幹擾你。也就是說,我們被客觀條件所限制,全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

—— 引自章節《我們該追求什麼》

倘若人人都能緻良知,就會如王陽明所說的那樣:緻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天理。我的良知是光明的,行我的良知于事事物物上,事事物物就得了我的良知。由于心即理,所以事事物物就得了天理,所謂得了天理,就是說,事事物物都是正的,是善的,是對的。你的良知對你說,為天下人謀福利,這就是對的,就是天理,将這一純粹的動機行之于萬事萬物上,萬事萬物必是正的,是善的,是對的。如果整個世界的事事物物都是正的、善的、對的,那這個世界自然就是“和”的。所以說,緻良知的效果并不僅限于個人修身,它還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 引自章節《知善知惡是良知——陽明心學的價值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