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建築群那些知名的老建築,或是體量出衆,或是位置獨特,給市民遊客留下深刻印象,這其中就包括這樣一幢西式古典風格的建築,雖外觀看起來不是特别宏偉,但它的曆史和建築風格卻毫不遜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中國外彙交易中心大樓。
建築本身
大樓占地面積1460㎡,建築面積約5000㎡,為新古典派文藝複興時期風格,1902年竣工。
建築初期圖片
大樓是一幢3層樓(局部5層)的磚石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築。這種結構以穩厚的磚牆承重,樓層結構用工字鋼密肋,中間填充混凝土,窗口為輕質磚拱券。建築基礎部分未采用樁基礎,而是采用了砂墊層地基和筏闆基礎,此做法在當時的上海并不多見。
雕花鐵門
大樓裝飾精緻,以正門為中軸線形成對稱結構,外牆底層用蘇州花崗石砌築勒腳,白色釉面磚與花崗石鑲嵌,色調和諧。底層有4個券窗,大門為雕花鐵門。
底層的中央大廳高三層,以彩繪玻璃天棚覆蓋,二、三層處四周有精緻典雅的彩繪玻璃回廊。大廳内有對稱式白色大理石扶梯通向二樓。樓上各層門窗地闆均為柳桉木。二樓内壁也有精美的人物浮雕。大樓雖僅高三層,但也配有電梯,是上海較早配置電梯的建築。
大樓曾是上海民主黨派集中辦公地。1993年,大樓進行修繕改造。1994年4月,中國外彙交易中心成立并在此隆重開業,大樓成為該機構辦公場所。
建築修繕
2009年,中國外彙交易中心對大樓進行了重新定位,通過整體修繕,使得大樓同時具備了服務、展示及同城災備等功能。
1
外立面複原
修繕後的建築立面
外立面基本保存完好,但在西立面和南立面由于曆史上有搭接、擴建輔樓,對外立面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成為了此次修繕的重點。
修繕團隊根據曆史照片和對曆史建築本體的理解,結合現場殘留的痕迹,對外立面進行複原。但一些部分出于使用功能的限制,無法忠實原狀複原,如外窗仍采用鋁合金雙層中空玻璃窗,三層正立面外廊仍封閉等。
建築入口圖
由于外灘曆史上經過多次道路改造,加之建築本體的沉降,因此老建築集中的中山東一路普遍存在人行道路面高出室内地坪标高的情況。大樓外立面立柱柱腳常被埋入人行道地坪以下,造成建築入口兩側塔斯幹柱式比例不協調。
在修繕過程中,施工人員将人行道地坪鑿開,逐步露出原始花崗石踏步标高。同時,通過踏步調整、增設排水溝、補設地埋燈與泛光照明結合設計修繕,從而将沿外灘入口部分的高差關系重新梳理順暢,露出了原始立柱的柱腳,改善其立面比例關系。
2
雕塑修繕
檐口下部人面像
檐口下部人面像考慮到無法從内側拉襻固定,隻能外挂,因此采用複合材料,外用仿石塗料噴塗。人面像因有不同角度曆史照片的留存,加之現狀留有鑿除後的痕迹,外輪廓尺寸可準确判斷,因此能較準确地複原。
券窗和人像雕塑
券心石人面雕像從曆史照片看,由幹角度、攝影距離的關系,很難清晰辨别。根據多次專家評審意見,采用了301室室内西側壁櫃頂部木雕人面像造型。
3
恢複室内空間
1993年,改造室内時增加了大量設備和管線,因此在原始天花下,标高下降較多,此次修繕最大的工作量是重新布置設備和管線,露出原始天花,恢複曆史空間。
修繕後的回廊
該修繕工程持續了将近四年時間,修繕後展現在市民遊客面前的,是充滿曆史滄桑感同時又滿足今日使用需求的建築大樓。
建築打卡點
1
大門入口
大門的雕花鐵門精緻華美,大門兩側的塔司幹雙柱以及頂部山花典雅細膩,是整個建築立面的精華部分。
2
建築大廳頂部天棚
建築的内部大廳通高三層,以彩繪玻璃天棚覆蓋,二、三層處四周有精緻典雅的彩繪玻璃回廊。
周邊打卡點
1
格林郵船大樓
格林郵船大樓于1922年竣工。現大樓地上7層(局部8層),總建築面積約為1.3萬㎡。主入口位于北京東路2号,東入口為中山東一路28号。現為上海清算所。
地址:黃浦區北京東路2号
2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大樓
該建築1921年動工,1923年6月竣工,建築面積23415㎡,整棟大樓為鋼框架結構。大樓八角門廳的彩色馬賽克拼花圖案等令人印象深刻。
地址: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2号
開放時間:每天09:00-16:00(建築外部全天開放,内部僅辦理業務可進入)
周邊旅遊線路推薦
亞細亞大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大樓→中國外彙交易中心→和平飯店→格林郵船大樓→益豐大樓
資料:市文化旅遊局
編輯:孫淩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