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過黑龍江省和松江省的問題,在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并。兩個省份組成了新的黑龍江省,當時,省會從齊齊哈爾搬到了哈爾濱。其實在1954年,進行省份合并的省份并非隻有黑龍江和松江。當年,遼東省和遼西省也進行了合并,組成了新的遼甯省。那麼,已經建立了5年的遼東省和遼西省,為何會再次合并呢?
一、東北地區曾經是反複拉鋸的地區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黑龍江和吉林地區,屬于中原王朝和遊牧部落反複拉鋸的地區。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會控制整個東北地區。但是在中原王朝衰落以後,北方的遊牧部落就會卷土重來。至于遼甯地區,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在中原王朝的手裡。從地域管理上,中原王朝把遼甯分成了遼東和遼西,但并不是省份。元朝統一天下之後,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當時,東北地區隸屬于遼陽行省,整個東北是一個整體。明朝建立之後,主要經營遼甯等地,隻有吉林和黑龍江則采用了羁縻政策。在明朝的末期,為了争奪遼甯地區,明朝與後金政權展開了反複拉鋸。由于後金政權控制了遼甯地區,這直接影響了遼甯的發展,沈陽當時被稱為盛京。
清朝入關以後,對自己的統治很不自信。清朝高層一直擔心自己會被趕回東北地區,為了保證根據地的安全,清朝嚴禁中原地區的百姓們進入東北地區。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東北地區沒有巡撫、知府、知縣等行政官員,隻有軍事官員。當時,東北由吉林将軍、盛京将軍和黑龍江将軍管理。由于管理疏松,清朝對東北的控制力很差。在近代曆史上,随着清朝國力衰敗,西方列強開始染指東北地區。尤其是沙俄和日本,兩個國家都是虎視眈眈。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拱衛東北地區。清朝把東北劃分成了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奉天省就是遼甯省,由于沈陽的緣故被稱為奉天省。在清朝滅亡之後,東北三省的格局持續了很長時間。
二、東北14省和東北9省先後出現
1928年,北伐戰争勝利以後,為了鞏固北部地區,先後建立了著名的塞外四省。分别是熱河省、綏遠省、察哈爾省和甯夏省,其中,熱河省的大部分地區都隸屬于東北。因此,當時出現了東北四省的說法,把熱河省也納入了東北地區。1931年,日本軍隊逐步占領了東北地區。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日本軍隊扶持了僞政權。在日本軍隊統治時期,日本把東北劃分成了14個省份,當時,每個省份都不是很大。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以後,東北14個省被合并成了9個省。因此,又出現了東北9省的說法。這樣的情況持續到了1949年,當時鑒于東北地區省份雜亂的問題,很大省份被合并。當時,東北出現了5個省份,如果加上熱河省,則就是東北六省。
在建國的初期,東北地區分成了黑龍江省、熱河省、吉林省、松江省、遼東省和遼西省。其中,遼東省和遼西省基本上就是現在的遼甯地區。在50年代初期,由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東北地區出現了7個直轄市,除了沈陽、長春和哈爾濱,大連、撫順等4個城市也是直轄市。遼東省包括安東、營口、通化等地,省會在安東市。至于遼西省,則包括錦州、山海關、四平等地。這僅僅是建國初期的區域劃分,随着國家的局勢全面平穩,到了1954年,國家開始重新劃分各省的區域。當年,轄區出現變化的省份很多,例如河南省、河北省等等。在這一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并。1954年6月,遼東省和遼西省被合并為新的遼甯省,省會也出現了變化。
三、大連與沈陽曾經都有可能成為省會
1954年,遼東省和遼西省合并成了新的遼甯省。與此同時,沈陽、大連等5個直轄市,都重新成為了省轄市。在兩個省份合并的過程中,四平、遼源等地區被劃入了吉林省。與此同時,熱河省被撤銷以後,一部分轄區被劃入了遼甯省。新的遼甯省已經建立,關于省會的問題,當時出現了争論。從經濟水平來說,大連市的經濟在沈陽之上,但沈陽的地理位置明顯好于大連,大連的位置過于偏南,而且沈陽原本就是遼甯省的省會。經過認真對比以後,還是認為沈陽最合适。最終,沈陽成為了遼甯的省會。目前,沈陽和大連的經濟水平相當,都是遼甯省境内的重要城市。兩個城市都是副省級城市,這是很高的地位。中部的一些省份,雖然經濟很強,但仍是地級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