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on-瓦罐,旅行車,歐洲的明星車型,為何在中國和美國兩大汽車中卻鮮有人問津?
喜歡歐系汽車的人總會有這個疑問,似乎有些無法理解,這麼棒的多用途車型理應成為熱門車型才對;然而帶有主觀情緒的解析是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旅行車似乎是集轎車和SUV的優點為一體,可是卻也集成了兩類車型的缺點。
兩個進化流程:
全球第一輛SUV叫作“切諾基”(Cherokee),這輛車是基于Wagon Station打造,也就是一輛旅行車;但是所謂的旅行車其實并非真正用于旅行,而是用于“客貨兩用”,說白了就是一種能用來拉貨的轎車,或者理解為“高級面包車”。這才是Wagon的原意,也注定了偏低的市場定位,下面是早期的Wagon的正确打開方式。
“瓦罐”在歐美都流行過,隻是在北美市場似乎是昙花一現;究其原因正是SUV車型的出現,早期的瓦罐大多用于北美的鄉村,是一種以實用為主的車型,對于城市汽車用戶而言多少有些不夠檔次。這就注定了瓦罐的最終宿命,所以初期以打造瓦罐為主的Jeep需要一種全新車型來打開城市汽車市場,這種車型的定位一定要高于瓦罐;在此之前流行的車型以越野車為主,但由于油價的攀升和道路标準的不斷提升,高油耗的越野車逐漸失寵,不過人們對于這種車型的喜愛并沒有變,隻是基于用車成本的考量而不得不改變選項。
那麼如果能打造出一種具備越野車特征,同時又能比較省油的車型,似乎就能成為全新的熱門車型;于是Jeep放棄了越野車的非承載式結構,改為與轎車相同的承載式車身,以輕量化實現了有效節油,這種車型就叫作運動型多用途汽車,也就是SUV了。
SUV與瓦罐相比具備兩大優勢,其一是外形特征更容易被接受,其二是具備更大的裝載空間;重點是看起來也比較“高大上”,所以一經上市就成為了爆款車型;隻是瓦罐還有着轎車的操控,難道這不算是優勢嗎?
真的不算,因為轎車的離地間隙很低,空載也隻有150mm左右,載貨之後就低到離譜了;而且一旦載貨則車身重心會偏後,後輪軸荷遠大于前輪,前後軸荷過大則會影響後驅車的操控感;如果是前驅車的話,後輪軸荷增大的同時是前輪抓地力的減弱,這樣更不利于車輛的操控。
瓦罐最終變成了一種不上不下、不倫不類的車型,載貨能力不如SUV,操控能力不如轎車,看起來既沒有SUV的野性也沒有轎車的優雅,所以注定會成為冷門車;隻是瓦罐畢竟在歐洲還能熱銷,難道歐洲人有特殊的審美偏好,也不在意載貨後過低的離地間隙嗎?不是不在意,而是不得不接受而已。
全球範圍内隻有兩大汽車市場流行小、微型車,其一是歐洲,其二是日本。
如果搞清楚小微型車在歐日流行的原因,對于其能接受瓦罐也不足為奇了。
以歐洲為例,歐盟裡幾個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有非常嚴格的車輛檢測,還有二氧化碳排放稅;在購車時要繳納一筆排放稅,之後每一年都還要繳納一次,标準相當于車險,結果導緻車輛的使用成本相當之高;同時歐洲幾個知名汽車廠商都被陸續起底了有關油耗和排放數據造假的操作,在價格高昂的汽車檢測中經常過不去,很多車輛在車齡隻有六七年的時候就要面臨淘汰,用車成本真的是相當之高。
最終,在購車的時候就要進行成本控制,最适合其家用的自然就變成了這些排量小、油耗低且動力差的小微型車。
旅行車又怎麼說呢?
旅行車雖然空間不如SUV,但是以轎車作為平台來打造的車型,其車身使用的鋼材也會低很多,結果是整備質量可以比同級别的SUV低數百公斤;這相當于同級别的SUV和越野車的質量差距,輕盈的車身當然能讓耗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更低一些。
這就是歐洲會流行旅行車的原因,說白了還是輕盈的車身能讓油耗低一些;反之,如果在歐洲用車沒有了這麼高昂的成本,歐洲也會遍地都是SUV、越野車或皮卡。日本與歐洲相同,車輛檢測非常嚴格,資源又相當匮乏,車企與其供應鍊幾乎全部都在造假;用車成本難以控制,最終隻能選擇價格低廉的車輛來控制成本。
還認為旅行車好嗎?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内容請點贊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