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村,氣候的原因,一年隻能生長一季作物。一年有六個月是青黃不接的季節。
早些年,科技不發達,沒有塑料大棚讓蔬菜四季生長。在青黃不接季節農家的餐桌上,根本見不到綠色蔬菜,隻能吃窖儲的土豆,白菜和少量的蘿蔔。一天三頓飯,生活好一點的人家,可以吃到一頓白菜、土豆。趕上家裡來個親戚串門,才能用黃豆到豆腐坊換幾塊豆腐招待客人。其他日子基本上就是啃鹹菜疙瘩下飯。
當時的鹹菜疙瘩,品種也非常單一,品種就是芥菜疙瘩。
在老百姓的眼裡,熟悉芥菜疙瘩跟熟悉玉米,黃豆,白菜,土豆一樣。
芥菜,每家都種在自留地的地頭,芥菜好種植,皮實,有一種特殊的辣味,豬狗不啃,小雞不叨,又很少得病蟲害,遇災年,莊稼不收,芥菜疙瘩照常豐收。芥菜全身都是寶,綠油油的芥菜纓子營養豐富,秋天拔下來,撒上一點鹽腌幾天,炖大豆腐,土豆特别好吃。芥菜疙瘩可以切成細絲,放到陽光下曬絲晾幹,過年炒瘦肉非常可口。
芥菜疙瘩腌鹹菜吃最普遍,腌好的芥菜疙瘩可以切成粗細不等的鹹菜條,再上拌一點辣椒油,味道好極了。也可以剁成小碎塊炒肉,如果吃手擀面,芥菜疙瘩做鹵汁,保證吃了這碗想那碗吃,鬧個肚圓。我們小時候吃大碴子粥的時候,家裡沒有油,常常把芥菜疙瘩從鹹菜缸裡撈出來,放到火盆裡燒。在火盆裡,芥菜疙瘩燒到“放屁”的時候,正是好吃的時候,那種味道比生吃鹹菜條感覺舒服多了。
當年,農村住房的外屋地,有蓄水的水缸,腌酸菜大缸,還有腌芥菜疙瘩鹹菜缸。
秋葉黃,腌菜忙。芥菜疙瘩在下苦霜之要起回家去。起芥菜疙瘩跟薅蘿蔔一樣,是用手拽住芥菜纓子把疙瘩薅出來,大家薅的時候都是非常小心,如果手重了,容易撸光芥菜纓子葉子,腌的時候就缺胳膊少腿了,完整的芥菜纓子腌好了綠油油的,用它炖大豆腐,有滋有味,格外鮮亮,是農家非常講究的一種菜肴。
芥菜疙瘩薅回家後,要去掉疙瘩是的土,用刀削去根部的須子,有坑的地方要剜幹淨,同時去掉頂端情頭楞的地方。然後用水洗幹淨,比較大的芥菜疙瘩切成兩半,以便腌透。然後,将刷好的荠菜疙瘩放到水中泡上兩天。泡這兩天為了使疙瘩裡面的水分更足一些,腌出來的鹹菜更脆。腌芥菜疙瘩最好加一些花椒和大料,早些年,因為缺少這些東西,農戶家很少有放的。芥菜疙瘩泡兩天後,就可以裝到壇子裡,根據經驗一般是十斤疙瘩加一斤大粒鹽。然後,将壇子放蔭涼處,過十天半個月就可以食用了。
芥菜疙瘩是我小時候離不開菜品。上學帶飯,母親都會給飯盒裡裝幾塊芥菜疙瘩條,中午吃飯的時候,同學們互相搶着吃。去割豬菜的路上,啃大餅子,一面啃芥菜疙瘩。上大學的時候,我特意帶到學校一罐,沒有想到,幾乎所有的同學喜歡吃這個。後來,我發現,每次回家,用罐頭瓶子裝的芥菜疙瘩鹹菜,擺滿了宿舍的每個窗台。
曾經工作以後,每次出差,愛人也總是給我帶一小罐芥菜疙瘩鹹菜,路上吃。我一直有這個感覺,好像一頓不吃芥菜疙瘩,就好像飯沒有滋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