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荀子50歲才開始出名,算是大器晚成。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荀子博學而重視實踐,顯得比其他思想家都更注重實效。由于出生的年代比老子、孔孟、墨子、莊子等前輩晚,因此也就有機會比較各家的理論優劣,甚至說,荀子的思想綜合了各家的長處又規避了各家的劣勢。其言之有理,聽之有味,行之有用。
他的兩個學生韓非子、李斯都是極其聰明的人才,但是韓非子口才不好,又被李斯整死,沒有留下太多的精神财富。李斯幫助秦國滅了六國,曆來名聲不好,被曆史學家罵得很慘,結果導緻荀子作為老師也被牽連。由于他們師徒千古年來都沒有什麼好名聲,結果導緻研究荀子的人不是特别多,那麼追随荀子思想的人也就比較少。
《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書開宗明義的第一篇。全文共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論述學習的步驟、内容、途徑等有關問題;而以“學不可以已”作為貫穿全文的中心思想。從《勸學》前面部分節選的幾個片段,解放後一直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名篇之一。
荀子《勸學》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左應為“車”,原字已廢除)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骐骥一躍,不能十步;驽馬十駕,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注釋:
1.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蓼(liǎo)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紅紫色,葉子長橢圓形,幹時暗藍色。花淡紅色,穗狀花序,結瘦果,黑褐色。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于:從
4.青于藍:比蓼藍(更)深。于:比。
5、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
6.輮以為輪: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一種手工藝)。以:把。為:當作。
7.規:圓規,測圓的工具。
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幹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幹。槁暴,枯幹。
9.挺:直。
10.受繩:用墨線量過。
11.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詞,于。博學:廣泛地學習。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達。行無過:行動沒有過錯。
14.吾嘗終日而思矣:而,表修飾
15.須臾:片刻,一會兒。
16.跂:踮起腳後跟站着。
17.博見:看見的範圍廣,見得廣。
18.而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而,表轉折。
19.疾:快,速,這裡引申為“洪亮”,指聲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輿:車。
22.利足:腳步快。緻:達到。
23.水:指遊泳。名詞,用作動詞。
24.絕:橫渡。
25.生非異: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别。生,通“性”天賦,資質。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27.興:起。
28.焉:于之,在那裡。
29.淵:深水。
30.蛟:一種似龍的生物。
3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累善行而養成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得,獲得。而,表因果關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33.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34.骐骥:駿馬,千裡馬。
35.驽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驽馬,劣馬。駕,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屬。石:石頭。镂:原指在金屬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用,以,因為。
40.六跪: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說,海蟹後面的兩條腿隻能劃水,不能用來走路或自衛,所以不能算在“跪”裡。另一說,“六”虛指。這兩說高中課本中沒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鉗子。
42.躁:浮躁,不專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腳
45.滫:污水
46.勸:鼓勵。
47.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48.彰:清楚,明顯。
荀子《勸學》譯文:
《勸學》篇開篇就說“學不可以已”,開宗明義:學習是不能夠停止的,意思是說學習應該持之以恒。《勸學》的主旨在于勸勉人努力學習,并在文中使用大量比喻來說明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在這句話之後,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來說明學習的無止境。
(譬如)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裡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顔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标準了,即使又曬幹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着風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裡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遊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隻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了;彙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裡産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裡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彙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裡的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鳝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