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好》,魏思孝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22年3月版,59.00元。
□朱白
魏思孝在長篇小說《王能好》的前言最後一段中寫道:“他沒意識到,自己隻能再活五年……七天過後,王能好還是四十五歲,卻已經步入了暮年。”
這樣的文字和叙事張力,既是小說作者最為快意恩仇的一種體現,即,他可以掌握一個人、一件事物,乃至一個時代的變遷和命運結局,也是某種憂患意識、患得患失之下的隆重心理感受。作為一部小說的開篇,此處斷然一筆,讓故事的悲劇氣氛在客觀中轟然而至。這是小說的基調。哪怕作者在落下此筆時并沒有想好未來怎麼寫,此處有了這樣一筆,冥冥之中都會被其牽引。
《王能好》最為天馬行空的地方是,它在叙事的過程中,不斷置入未來時空。甚至作者隻是不動聲色地描述,但給讀者一種錯覺,那就是我們在和作者一起去嘗試控制人物的命運。我們都是這場秘密的知情者。
王能好的無能狀态,不僅僅是農民工一代的狀态,他也是我們身邊常見的那種啃老族。窩囊廢看不起窩囊廢,可能兩者僅僅是型号不同。王能好作為一名資深泥瓦匠,在經過鄰村的陵園時羨慕不已,“那邊的墓地都是挖好的,隻将骨灰盒放進去就行,要是王一村也有這樣的墓地,就省得他今天挖穴了。”對于一名泥瓦匠來說,如果省掉這一步,不就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廢物了嗎,他還怎麼跟自己的父親罵罵咧咧,他還憑什麼在村裡的親友面前趾高氣揚?王能好貫穿一生的自信、古怪、放任,某種意義上正是建立在這種“不省事”的基礎之上。
悲劇又似庸常戲碼的日常生活,王能好有始無終,他最終倒是住進了新的陵園,一切都跟他曾經羨慕的差不多。
王能好除了無能,在作者筆下再有的特質就是輕佻。他會深深感受到上海雲霧中高樓的美好,他可以感受到家鄉村裡污濁的空氣,他想盡可能地嗅到南方空氣中的水汽,但“這裡隻有冷硬的風和飛揚的塵土。昨天還在上海,今天就回到了山東,一切變得不真實起來”。“他懷念郊區的公寓,夜裡下班回來的姑娘們,世上的裝扮,冷漠的表情,以及她們從身邊經過時那揮之不去的體香。”
隻是這種臆想式的描寫,既如同隔山打牛,也顯得非常老套。底層農民工的樂趣和心思,幾十年來在文學作品中幾乎沒有變過,都是靠臆想靠主觀揣摩靠先入為主,即使這是一種現實主義的寫法和事實,從審美上來說也會令人生倦。從鐵凝《誰能讓我害羞》這種充滿狡黠和謊言的臆想農民工小說,到後面葛亮充滿虛妄色彩又習慣性自我欺騙的《阿霞》,這種“你不了解但卻喜歡、喜歡将之放在自己創作中”的念頭,這種忘乎所以憑己亂想糊弄貼标簽式的構建人物,可以說,讓當代文學并沒有出現進化。
但與此同時,作者魏思孝作為谙熟山東淄博鄉鎮的真正意義上的本土作家,他對于鄉村變化、城鎮變遷,乃至城鄉之間的人類之虛無、虛妄、虛假又常常了然于胸。這肯定是洞悉了某些關于人類史真相的作家,他才能夠把自己熟悉的人和場景拆解揉碎了再重新編織成畫卷展示給他的讀者。“讓大兒子看到自己在吃飯,王母有些不好意思”,這是為了死去的三兒子曾經無心思吃飯的母親的逼真心理動态,也是作者掌握的一種人世間密碼。“你家老三死得沒有老朱死得好”,這也是基于底層的一種真實心态,所謂的不合時宜,但也是心底的最直接判斷。
魏思孝相當擅長描寫死與生之間的聯系和對比。“陵園的入口是石頭雕刻的拱門,春天栽種的松樹依然綠色悠悠,與村落間枯黃的楊樹相比甚是顯眼。”住着活人的村子死氣沉沉,住着死人的墓地陵園卻“綠色悠悠”。這種生死對比,猶如這個世上存在的一切不合理、郁悶、不解、痛苦,總是在對比之後才能格外明顯。
《王能好》有着讨巧同時相當膚淺的叙事策略。比如在描述農村賣地或者貧富差距時,作者會率真地帶領他的讀者進入到一個異常民粹的語境中。“王一村賣地所得,多被曆屆村主任及親信貪污。對比之下,馬宏遠做得仁義多了,當然他也看不上賣地的那幾個錢,落得了還富于民的好名聲。”之所以說膚淺,是因為這裡隻能起到烘托“氣氛”以及表達情緒,但對于“真實世界”來說,既無意義又顯得庸俗。倘若一個作家不能回避如此,至少也應該盡可能地放棄這種試圖與“多數人”同流合污的叙事手段。畢竟我們僅僅通過輕慢的旁觀者角度,是無法了解事物本質的。巨富的名聲好,但在上帝那裡可能不一樣,他真實的“惡”可能會比貪腐的村長更為凜冽驚心。
同樣你會發現作者面對不同的人物,會流露出不同的感受力和掌控力。比如,在面對保安隊長、廢物二弟、小腦萎縮的父親和無能為力的母親,以及對于鄉裡鄉親之間變态而又親近的關系,與海外回來投資的美籍華人、當地暴發戶、都市女白領,作家所呈現出來的狀态是不一樣的。前者信手拈來、金句叠出,後者沉重包袱感且有标簽化之嫌。
王能好作為一位類似會讓人産生“終極”思考的人物,他卑微短暫的一生,被“密封”在了作家的白紙黑字中,這當然稱得上是一個記錄當代生活史的人。未老先衰也好,中年困頓也罷,當年華老去時,王能好沒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如何掙錢、富裕、家庭倫常生活,而是他無法自我原諒,無法成為自己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人。
最後,這裡必須坦承一句,作為作者魏思孝的朋友,也一直關注他的寫作,期待、高看、贊美、力薦等也都是題中之義,但我此時不得不以一個诤友的面目出現。魏思孝的小說,至今仍呈現一種高低不平的感覺,好的真好,令同輩同時代人羨慕嫉妒恨的好;不好的也真的不好,缺點毛病讓人一眼即知,一如一個絕大多數的普普通通的三十幾歲的中年人——有時候用力,但效果不佳,有時候想躺平放棄,但姿勢又有點難看,上也不是,下也不是,隻能強撐着每天每天每天……我以為魏思孝顯然還沒有寫出他最閃光的作品,這部《王能好》也沒有顯示出他之前展示過的那種上天入地的才華,那些曾經出現過的熠熠生輝的片段,包括我現在回憶起當初讀《小鎮憂郁青年的十八種死法》深受震撼時的心情,不知道它們有一天會不會變本加厲統統出現在他下一部小說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