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4月2日8時15分左右
它再入大氣層燒毀再入落南太平洋
完成最後的“謝幕”
再見,天宮一号!
雖然我們是這樣的不情願
但是
你曾經帶給我們的那些榮耀與感動
我們不會忘記!
2011年9月29日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随着長征二号FT1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你飛向了太空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号F”T1運載火箭,将中國全新研制的首個目标飛行器“天宮一号”發射升空。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新華社圖表,天宮一号/神舟八号交會對接任務全過程。新華社記者 崔瑩 高微 編制
你是中國第一個目标飛行器
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
你的發射标志着中國
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
也擁有了浩瀚宇宙中
第一個“中國之家”
就在你剛升空不久
就迎來了你的第一次挑戰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程
踏上與你的“赴約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技術人員通過大屏幕觀看天宮與神八對接全程。
經過兩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淩晨
與你成功實施
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淩晨,天宮一号與神舟八号陸續進行接觸、捕獲、鎖緊等一系列動作。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宮/神八交會對接示意圖。新華社記者王永卓 攝
這标志着我國
成功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
外太空的“中國之家”
即将迎來你的第一位人類訪客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号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曆史永遠記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飛船的蓬勃升空
記得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出征時國旗前的敬禮
那是誓言
也是決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中)、劉旺(右)和劉洋與記者見面。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曆史永遠記得
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劉旺以不到7分鐘
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赢得世界喝彩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飛船與天宮一号手控對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九号與天宮一号再次形成組合體,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三位航天員舉手慶賀。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曆史永遠記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發射升空
那堂“太空授課”
拉近了許多人與太空的距離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2013年6月10日,天宮一号與神舟十号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同記者見面,6月10日,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王亞平出席見面會。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飛船發射升空。新華社發(李培斌 攝)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号航天員在天宮一号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這是航天員王亞平在演示太空陀螺運動。新華社記者王永卓攝
這是授課結束時,三名航天員向大家揮手再見。
短短幾年間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
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
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
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2013年11月9日,兩名小參觀者在觀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
在這個過程中
你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中國人擁有自己的空間站
指日可待
圖表:中國空間站構想圖。新華社記者 馬研 盧哲 編制
2013年6月23日,天宮一号與神舟十号手控交會對接。
2016年3月16日,
我們收到了你“退休”的消息
此時,你已在軌運行1630天
超期服役兩年半
同年9月15日
天宮二号飛天“上崗”
從你手中接過了空間站建設的接力棒
其實
早在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飛船返回後
你就可以回家
但為了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
你老骥伏枥,壯心不已
謝謝你的堅持!
今天,我們必須跟你說再見了
天宮一号
再次謝謝你!
中國載人航天對璀璨星辰的征途
不會止步!
中國航天強國的未來
可期!
▎參考: 新華社、新華網
▎責編: 唐希
▎審發: 盧冠瓊 陳琛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