鍊球菌普遍存在于各種動物體内,大多數是宿主特異性的,不同的菌株感染不同種動物。鍊球菌可導緻一系列的疾病,包括腦膜炎、敗血症、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心内膜炎和肺炎。鍊球菌在鼻炎和流産的病例中也曾被分離到,說明它還和這兩種病症有關。鍊球菌感染發病模式與嚴重程度因不同地區而異。鍊球菌有很多個血清型,其中豬鍊球菌至少有34個血清型。它們在緻病性和臨床症狀方面各不相同,且同一血清型的緻病性和臨床症狀在不同情況下也會有不同表現。有些血清型主要是從健康豬體内分離得到的,不具緻病性;有的主要造成肺部損傷;有的可感染豬,也可感染其他動物。有的血清型,主要是2型,不僅可導緻豬腦膜炎,偶爾還會造成人腦膜炎。
1 病原學特征
1.1 形态與染色
鍊球菌呈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6~1.0μm,呈鍊狀排列,短者由4~8個細菌組成,長者由20~30個細菌組成,鍊的長短與細菌的種類和生長環境有關。在液體培養基中易呈長鍊,在固體培養基中常呈短鍊,由于鍊球菌能産生脫鍊酶,所以在正常情況下鍊球菌的鍊不能無限制地延長。多數菌株在血清肉湯中培養2~4h易形成透明質酸莢膜,繼續培養後莢膜可被細菌自身産生的透明質酸酶分解而消失。該菌不形成芽孢,無鞭毛,易被普通的堿性染料着色,革蘭氏染色(圖2-4)陽性,長時間培養或被中性粒細胞吞噬後轉為革蘭氏染色陰性。
1.2 培養特征
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營養的要求較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不良,需補充血清、血液、葡萄糖等才能生長。最适生長溫度為37℃,在20~42℃下能生長,最适pH為7.4~7.6。在血清肉湯中易呈長鍊,管底呈絮狀或顆粒狀沉澱生長。在血平闆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直徑0.5~0.75mm的細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現象(圖2-5)。
1.3 生化反應
分解葡萄糖,産酸不産氣,對乳糖、甘露醇、水楊苷、山梨醇、棉子糖、海藻糖、七葉苷的分解能力因不同菌株而異。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汁溶解,觸酶試驗陰性。
1.4 抗原結構
鍊球菌的抗原構造較複雜,主要有三種:
(1)核蛋白抗原 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各種鍊球菌均相同,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2)多糖抗原 或稱C抗原,為群特異性抗原,是細胞壁的多糖組分,可用稀鹽酸等提取。應用多糖抗原,根據蘭氏(Lancefield)血清學分類,可将鍊球菌分成許多群。目前有A、B、C、D、E、F、G、H、K、L、M、N、O、P、Q、R、S、T、U19個血清群,每個血清群又有若幹個血清型。根據菌體莢膜抗原特性不同,豬鍊球菌共可分成35個血清型,即1~34型和同時含有1型和2型抗原的1/2型。
(3)蛋白質抗原 或稱表面抗原,具有型特異性,位于多糖抗原外層,其中可分為M、T、R、S4種不同性質的抗原成分。與緻病性有關的是M抗原,M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并使鍊球菌易于黏附在上皮細胞上。根據M抗原不同可将A群鍊球菌分為60多個血清型。R、T、S抗原與緻病性和毒力關系不大,但可用于鍊球菌的分型。
1.5 分類
根據鍊球菌在血液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後是否溶血及其溶血性質,将其分為三類。
1.5.1 α-溶血性鍊球菌
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色溶血環,也稱甲型溶血性鍊球菌,這類鍊球菌多為條件緻病菌。
1.5.2 β-溶血性鍊球菌
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也稱乙型溶血性鍊球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鍊球菌,該菌的緻病性強,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
1.5.3 γ-鍊球菌
不産生溶血素,菌落周圍無溶血環,也稱為丙型或不溶血性鍊球菌,該菌無緻病性,常存在于乳類和糞便中,偶爾也引起人或動物感染。
1.6 抵抗力
該菌抵抗力一般不強,60℃經30min即被殺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在幹燥塵埃中可生存數月。乙型鍊球菌對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磺胺均敏感。βG内酰胺類藥物是鍊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2 流行病學特征
鍊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較廣,存在于水、空氣、塵埃、糞便及健康人和動物的口腔、鼻腔、咽喉中,可通過直接接觸、空氣飛沫傳播感染或通過皮膚、黏膜傷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肉、蛋、乳及其制品也會感染人類。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膿性感染部位常成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
3 危害
鍊球菌種類多,與人類有密切關系的是豬鍊球菌。在豬鍊球菌衆多血清型中,2型鍊球菌是豬的最主要病原,緻病性最強。鍊球菌的緻病性與溶菌酶釋放蛋白、胞外蛋白因子、溶血素等毒力因子有關。
在我國,2005年四川部分地區發生的2型豬鍊球菌病暴發流行導緻200多人感染、38人死亡。在荷蘭,每年屠宰場的工人和養殖場飼養員患豬鍊球菌腦膜炎的比率大約為3/100000,是不在屠宰場工作的人患豬鍊球菌腦膜炎的1500倍,屠夫患豬鍊球菌腦膜炎的比率為1.2/100000。在德國,屠夫、屠宰場工人和肉品加工廠工人是豬鍊球菌在鼻咽部定居的高危人群。在新西蘭,1980年以後的研究顯示9%的奶牛場主、10%的肉品檢驗員及21%的豬場主對豬鍊球菌2型血清反應為陽性,表明一些人有亞臨床感染。
4 檢測方法
包括病原的分離鑒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學方法、免疫學方法ELISA等。
4.1 分離鑒定方法
4.1.1 樣品處理
取25g(或25mL)待檢樣品,加入225mL滅菌生理鹽水,制成混懸液。
4.1.2 接種培養
吸取5mL混懸液接種至50mL葡萄糖肉浸液肉湯中,或直接劃線于血平闆上(如待檢樣品污染嚴重,可同時接種5mL至匹克氏肉湯中),36℃培養24h,接種于血平闆上,36℃培養24h,挑起乙型溶血圓形突起的細小菌落,在血平闆上分純,觀察在液體和固體中的培養特征、溶血情況及革蘭氏染色、形态,并進行環磷酸腺苷(CAMP)試驗、鍊激酶試驗和杆菌肽敏感試驗。
4.1.3 CAMP試驗
在血瓊脂平闆上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物劃一條直線,然後将鍊球菌培養物劃一條線,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物的劃線相互垂直,但不要接觸,二者相距3~5mm,各鍊球菌分離菌劃線間距10~20mm。置37℃溫箱内培養24h後觀察結果。在兩劃線交界處出現箭頭樣的溶血區為陽性。
4.1.4 鍊激酶試驗
吸取草酸鉀血漿0.2mL,加0.8mL滅菌生理鹽水,混勻,再加入鍊球菌18~24h36℃肉浸液肉湯培養物0.5mL及0.25%氯化鈣0.25mL,混勻,36℃水浴10min,血漿混合物自行凝固,觀察凝塊重新完全溶解的時間,完全溶解為陽性,如24h後不溶解即為陰性。同時用肉浸液肉湯做陰性對照,用已知的鍊激酶陽性的菌株做陽性對照。
4.1.5 杆菌肽敏感試驗
取典型菌落的菌液塗布于血平闆上,用滅菌鑷子夾取每片含有0.04U的杆菌肽紙片置于上述平闆上,36℃培養18~24h,如有抑菌圈出現即為陽性。用已知的陽性菌株做對照。
4.2 分子生物學方法
挑取單個可疑菌落接種于Luria-Bertani(LB)肉湯培養基中,37℃振蕩培養過夜,取1.0mL菌懸液于1.5mL離心管中,用冷凍離心機12000r/min離心10min,棄去上清液,再加入1.0mL滅菌雙蒸水,渦旋制成菌懸液,放入水浴鍋中煮沸10min,3000r/min離心5min,以上清液為模闆進行擴增。上遊引物為:5′-GTACAGTTGCTTCAGGACGTATC-3′,下遊引物為:5′-ACGTTCGATTTCATCACGTT-3′。反應體系:10×buffer5μL,TaqDNA聚合酶(5U/μL)1μL,MgCl2溶液(25mmol/L)3μL,dNTP(2.5mmol/L)4μL,上遊引物(10μmol/L)1μL,下遊引物(10μmol/L)1μL,模闆5μL,用ddH2O補至50μL。反應條件:95℃預變性5min,94℃變性1min,59℃退火1min,72℃延伸45s,共作用35個循環,72℃再延伸5min。PCR産物用1.5%的瓊脂糖在100V條件下進行電泳,得到擴增長度為197bp的擴增産物為鍊球菌陽性。
4.3 ELISA
4.3.1 包被
用0.05mol/LpH9.0碳酸鹽包被緩沖液,将抗體稀釋至蛋白質含量為1~10μg/mL。在每個聚苯乙烯闆的反應孔中加0.1mL抗體,4℃過夜。次日,棄去孔内溶液,用洗滌緩沖液洗3次,每次3min(以下簡稱洗滌)。
4.3.2 加樣
加一定稀釋的菌液0.1mL于上述已包被的反應孔中,置37℃孵育1h。然後洗滌(同時做空白孔,陰性對照孔及陽性對照孔)。
4.3.3 加酶标抗體
于各反應孔中加入新鮮稀釋的酶标抗體(經滴定後的稀釋度)0.1mL。37℃孵育0.5~1h,洗滌。
4.3.4 加底物液顯色
于各反應孔中加入臨時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孵育10~30min。
4.3.5 終止反應
于各反應孔中加入2mol/L硫酸0.05mL。
4.3.6 結果判定
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觀察結果:反應孔内顔色越深,陽性程度越強,陰性反應為無色或極淺,依據所呈顔色的深淺,以“+”“-”号表示。也可測OD值:在ELISA檢測儀上,于450nm處,以空白對照孔調零後測各孔OD值,若大于規定的陰性對照OD值的2.1倍即為陽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