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在廣州生活的朋友,特别是外地的朋友,有被人說“撈”的經曆嗎?比如“撈松”、“撈頭”、“撈妹”、“撈仔”等。
其實在廣州生活多年,感覺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撈”這個詞了,當然好朋友間的調侃除外。其很大的原因也是大部分廣州人都知道,在粵語裡,“撈”是一個能在老廣和新廣人之間迅速引發罵戰的一個字。
其實,“撈”字背後或明或暗、似有又若無的歧視,也是廣州這座城市的紅線。
Part.1 “撈”字的起源至于“撈”這個字的起源,各種說法都有,參考維基百科的說法是,“撈”這個字來自于這個詞來源于講普通話的朋友喜歡用“老”字開頭 — “老王”、“老大”。
當時的外地人習慣用普通話“老兄”來稱呼廣東人,而老廣們對普通話并不熟悉,于是“老兄”漸漸變成了廣州話“撈松”。
所以可以這麼說,早時候,如果稱為“撈松”的話,其本意反而是一種尊敬的意思。然後到了後來廣東作為經濟發展的排頭兵,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湧入,素質的參差不齊,使得“撈”字開始逐漸變成了歧義的詞。
特别是改革開放之後,歧視意味加重。如今,這個詞的用法變得更為複雜,使用的場景、語氣就變得特别關鍵。
Part.2 “撈”字的用法現如今“撈”的使用場景很多,不同的場景,傳遞出的語意可能千差萬别。
以我自己舉例,對于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來說,“撈”這個詞實際上和外地人聯系并不大,它更多是英文“Low”的英譯,表示的是土、俗的意思,也可以看做朋友間的互損。
比如非常要好的死黨許久未見,見面也會笑着調侃說“好耐無見啊撈頭!(好久不見啊朋友!)”。可以說這種用法就是粵語區朋友間的調侃,互損,沒有任何的歧視意味。
但是同樣的詞,換個情景就不一樣了。比如在公交車上,小吳看到一人在車上随地吐痰,這時候小吳心裡默默罵了一句,“這個死撈頭這麼不文明”。這是帶有明顯的歧視和貶義的用法。
另外,“撈”這個字的語意還和撈後面所帶的句子有關,比如老一輩,還是習慣于用“撈”來形容外地人。某天這位家長的兒子帶了外省的女朋友回家,家長也會說“喺個撈妹,好靓女”,沒想到後面跟了一句靓女,撈”的貶義和歧視意味不再,隻是單純地在形容人了。
Part.3 “撈”字請慎用關于“撈”字,小編也去網上查了很多的資料,其中就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很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省人,雖然從小就在廣州生活,甚至在幼兒園開始就學習粵語,但是在上學的時候還是會被人叫“撈佬”。這個詞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所以其實對于“撈”這個字個人也是十分慎重的使用,平時唯一的用法就是用來損死黨,而在面對陌生人,不管是不是外省人都不會輕易用“撈”這種字眼。畢竟大家都是中國人,搞地域黑,搞互相歧視,放到現在這個時代來看,那才是真真正正的撈(low)。
所以其實大家對“撈”也别那麼敏感,越敏感就越會在乎這些東西,最後廣州人很包容,不會在乎出生,隻要素質好,就無限歡迎。
最後,還是補一句“撈”字,請慎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