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5:11:19

我們首先要談一談“獲麟”的典故,這個典故不僅是認識孔子的關鍵,也可以在我們現代展現出新的意義。“獲麟”事件帶給孔子的絕望,是他放棄這個世界的真正原因。

《春秋》是孔子所寫的一部史書,寄托了他的曆史褒貶和政治理想。他希望能夠借此讓“亂臣賊子懼”,以改善提升國家的處境。雖然孔子很謙虛地說“述而不作”。但是一部史書實際上怎麼寫,怎麼編年,以誰為主軸,用什麼角度切入,這背後都有一個史家的眼光。

當然,孔子不隻是史家,他是以一個聖人對于這個世界的曆史的褒漢和期許來寫作,寫到了魯哀公十四年,孔子停筆,這就是春秋的最後一年。作為孔子撰述的《春秋》的最後一年,魯哀公十四年,這一年是怎樣的世界?又發生了什麼事?讓孔子竟然就此擱筆,他為什麼不再寫?關鍵就在于發生了獲麟的事件。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1

春秋哀公十四年記載: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意思是說:在西狩的時候捕獲了一隻麒麟。孔子就說“我的理想之路已經到達盡頭了。”

我們可以追問的是抓到麒麟這件事情,為什麼讓奮鬥了一輩子的孔子,竟然認為他的努力終究是白費的,是沒有意義的,而最後全盤放棄,理由到底在哪裡?

“吾道窮矣”。我的“道”堅持了一輩子,在對這個道的堅持之下,忍受了那麼多的酸苦,那麼多的流離失所,那麼多的不幸。那些都沒有讓他放棄理想,放棄奮鬥,卻在“獲麟”這件事情上面,造成孔子個人生命和他理想生命的雙重斷絕。當他停筆之後沒有多久,孔子也就過世了。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發人深省的,很獨特的标志。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2

到底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參考漢代王素所寫的《孔子家語》,可以得到一點理解。

《孔子家語·辯物篇》裡面說“叔孫氏之車士,曰子鋤商,采薪于大野,獲麟焉;折其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棄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爾?”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焉。”

這故事是說,叔孫氏的車輛駕駛人叫子鋤商,這個人采心于大野,就是到很寬廣的野外去撿拾柴火之類,或者是砍柴,總而言之,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抓到一隻麒麟。

但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抓到麒麟的時候,當時并不知道,也不能辨認這究竟是什麼,所以這個故事才會被放到《辯物篇》裡。而這隻動物他認不出來,它不知道這是什麼奇怪的東西。但是人非常奇特,面對一個不認識的對象,而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為什麼所采取的行為是殘酷的這一種。

下面說,抓到這隻麒麟的時候,把他的左前腳給折斷。為什麼?人究竟擁有怎樣的人性,才會有這樣子的反應。雖然可以理解,人遇到一個怪物,也就是他不認識的東西,他會感到恐懼,恐懼的結果首先是自我防衛,而自我防衛的積極做法就是打擊對方,這樣的攻擊力道導緻這隻麒麟折斷了左前足,讓他不會來傷害你,然後把沒有傷害力的這隻奇怪的對象載回來,而叔孫一看,這是什麼奇怪的東西,也不認識,那怪異的事情,就不吉祥。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3

于是,把這個不吉祥的東西呢,就把它丢得遠一點。所以呢就把它抛棄到郭外,也就是外城門以外的荒野,一個更遠的地方。

然後這個叔孫氏,他心裡大概覺得實在有個謎團想要破解。于是派人去告訴孔子,說我們找到這樣一個動物,就是一個很像鹿的動物。可是它有長角,那這到底是什麼?

孔子就跑去看了,因為孔子是一個博學多聞的人,他又非常好學,他“入太廟,每事問”,又“多識蟲魚鳥獸之名”。于是,他一看之下赫然發現:這隻受苦的,甚至被殺害的動物,竟然是千載難逢的麒麟!

可是麒麟是一種瑞獸。它就像鳳凰一樣,當麒麟、鳳凰降臨人間,就猶如和平使者般帶來了祥瑞,為人們帶來一個盛世。它事實上是在宣告福音的,是帶給大家祝福的。結果它竟然受到這麼無知又殘暴的人這麼大的傷害。

所以孔子就很難過,他說:“胡為來哉!胡為來哉!”那你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呢?而且一再反複這樣的質疑,内心中不知有多麼傷痛。為什麼要來到這樣一個混亂的、是非不分的、沒有知識的,可是又非常橫暴的人間呢?于是孔子“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孔子哭了。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4

各位想一想,在你們從小到大,對孔子的認識裡面有見過他哭泣嗎?沒有,孔子的學生也沒有。所以孔子的這個哭泣的表現,對學生來講應該會有點驚吓的。

于是,學生子貢就問他,“夫子何泣爾?”問他為什麼而哭。孔子說:“麟之至,為明王也。”它是要帶來福音的,帶給世界和平的、王道的,讓君臣百姓都能夠共同進入到烏托邦的福祉的。然而“出非其時而見害”,它出現的時間不對,這是一個亂世,是一個價值病變、善惡混淆,又是非不分,是一個人性非常無知又殘暴的時代,于是就“見害”,“見害”是一種被動語式,也就是“被害”。

所以孔子說:“吾是以傷焉”,“是以”就是“以是”,颠倒過來,“以是”就是“因此”的意思。孔子說:我因此非常傷痛。孔子的這個哭泣意味深遠。原來這麼堅強的壁壘,這麼強悍的意志,這麼高度的毅力,都沒有被世間任何力量打擊到靈魂,現在卻被鑿開了一個破洞。然後他的眼淚就從這個破洞湧現出來。

據說,孔子寫《春秋》就停在這一年,魯哀公十四年。而沒有多久,孔子也過世了。我們把這兩個事件放在一起來看,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意義非比尋常。當一個人有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堅持,都會被動搖的體驗之後,你就終于能夠體會這時候的孔子,到底有多心碎。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5

我們要注意,雖然現在我們把孔子定位為至聖先師,給予他無比的尊崇。然而回到孔子本身來說,實際上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失敗者。他周遊列國,這可不是到處觀光旅遊,他是努力地要實現理想,他過的是所謂的“席不暇暖,墨不黔突”,也就是時時刻刻都在奔波、勞頓的生活,沒有一時一刻可以真正好好地休息,而那個過程中還受到各種打擊,包含帝王的輕慢,甚至面臨被誤殺的危機。也因此《孔子家語》說:孔子當時其實是有如戚戚惶惶的“喪家之犬”。

可是,連那樣一個厄于陳蔡,即将被誤殺,生命懸于一線的生死交關的時刻。孔子都可以置個人生死于度外,這個人靈魂之強大淡定,就可想而知。然而奇特的是,連死亡都威脅不了孔子了,為什麼獲麟這個事件竟然會成為這樣重大到足以緻命的打擊呢?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6

原來是,讓孔子可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那一種意志力,在這裡終究受到了重重的錘擊,而出現了緻命的破壞。那數十年的奮鬥,數十年的流離失所,數十年的失望和挫折,都沒有讓他灰心的這種堅持,就在獲麟的這個時刻,真正的徹底動搖了。

原因就在于,麒麟是絕對不應該受到這種傷害的。對孔子而言,這樣一個神聖的象征,都被污蔑被殘害的時候,在他的心裡面就造成一個嚴重到沒有辦法平複的創傷。而這個創傷顯示出,原來他奮鬥的數十年,想要改善提升的人性,終于被證明是無可救藥。

各位請看,當這個子鋤商在獲麟的時候,所作所為是折其左前足,這是不是顯現出人性的殘暴。人類面臨一個不知道的事物的時候,竟然是用一種最殘酷的方式去對待對方,這不就暴露出人性簡直是很根本的野蠻。而孔子不斷地提倡教化,不斷地希望以仁義道德提升人性,可是最終卻是這麼無情的,在他寄托理想的麒麟身上得到這麼大的反諷,所以人性不可救藥。

并且,人性不隻是殘暴而已。既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卻又還做這樣的事情,又傷害他,又遺棄他,讓他受到這麼多的痛苦和折磨。這不是暴露出人在殘暴之外更可怕的一個本質,那就是無知。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7

不要以為無知,隻是一個很泛泛的語詞而已。不是的。德國的偉大思想家尼采有一句名言,他說他這一輩子最痛恨的三件事,第一個就是無知,第二個就是平庸,而這些都是人性所普遍存在。尼采有一本書, 書名叫做《人性的,太人性的》,他感慨萬千,為什麼到處看到的都是這樣一個庸俗無知的人性,而那些人性又讓這些充滿人性的人不願意去超越人性。以緻,一直停留在這樣一種無知和殘暴裡面。

結果就是,沒有誰有故意的邪惡,沒有誰要故意的殘害,可是就在無知之下,盲目地投入到那樣一個兇惡的心境裡施展殘暴的行為。

所以無知真的是最大的罪惡,很多很多可怕的殘忍的行為,以及曆史上非常悲慘的災難,歸根究底都是來自于無知。

所以必須說,無知大概是人類要在超越人性,做這樣的一個努力之前,最需要先意識到的,然後好好地面對他,好好的來超越無知,而理性就是最重要的力量。

當然,要打破無知,追求理性,需要很大的努力。而這又違背好逸惡勞的人性,以至于在獲麟事件後,這個世界看在孔子的眼中,他終于覺得數十年的奮鬥已經沒有希望,沒有任何轉還的可能,沒有一絲一毫救贖的機會。于是,就在這個時刻,萬念俱灰,放棄對這個世界的期待。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8

《春秋》沒有人看,也沒有人去做努力。所以,再寫又有什麼意義呢?而這樣一個以理想作為生命所有來源的人,當他一旦放棄理想的時候,也就等于放棄生命。當他的理想之光不再燃燒的時候,他的生命之火也就跟着熄滅,生命也就走到終點。

所以,從某一種隐喻來說,絕筆于獲麟就是宣告孔子不想要再繼續活在這樣一個亂世裡。這個亂世不一定是戰争的時代,而是人性颠倒,價值病變的混亂時代。這就是孔子感到真正的窒息,覺得沒有必要再奮鬥了。

于是萬念俱灰的孔子放棄他的志業,不在述而不做,他連述都不願意再動筆了,那他的生命也就畫下句點。可以說,對孔子這種人放棄理想就是放棄生命。于是獲麟事件後,孔子停筆,接着就逝世了,離開了人間。

這樣的絕望,沒有身臨其境的人是不能體會的。而要身臨其境的前提是,你首先要先用百分之百的生命,以數十年的精力跟努力來從事的一種理想追求。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9

但在孔子這樣一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顆巨石,也會終于不敵這樣一個獲麟事件所帶給他的打擊。可想而知,孔子已經忍受太多,而獲麟事件就成為壓垮這隻駱駝的一根稻草。當然,必須說,其實不隻是稻草,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悲痛的沉重打擊。

我們前面說,萬念俱灰的前提就是要有全力的奮鬥,而且要是堅持很久,甚至終其一生的奮鬥。但是這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所以能夠體會孔子絕筆心情的人也應該寥寥無幾。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到了逼所有的麒麟、鳳凰,包括所有的野生動物都快活不下去的狀态。如果孔子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恐怕很早就絕筆了,不必等到七十幾歲。

就此而言,人類要做的事,真的要有很多很多的努力,而這個努力的前提是,不要把自己看得的太重要,好好的尊重每一個生命,了解他們,珍惜他們。說不定其中就有麒麟,因為被我們珍惜了,也被我們感動了,它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很好,于是把一個盛世帶來給我們,這也說不定。

所以這其中應該是有一些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好好省思。

本文轉自歐麗娟老師的授課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