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多少次了!怎麼老是不聽話?天天盯着手機,睡覺也玩手機,都說了不能放枕頭邊,很危險,輻射會導緻腦癌!”莉莉的媽媽又在唠叨莉莉的壞習慣了。對于媽媽的“恐吓”,莉莉不以為然:“哪有這麼誇張,現在年輕人幾個不這樣做?大家不都沒事兒嘛?我手機放枕頭邊方便啊,還能聽着歌入睡呢。媽你就别管了。”莉莉母親還想多說兩句,女兒卻戴上了耳機。
手機輻射緻癌的說法可信嗎?相信大家也沒少聽到類似莉莉媽媽這種關于手機輻射緻癌的謠言。手機輻射真的會導緻腦癌嗎?首先我們要明白,輻射是以波動形式向周圍空間或物質傳播的能量,它包括:聲輻射、熱輻射、電磁輻射、核輻射等。
電磁輻射又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世界衛生組織中列為緻癌因素的輻射,都是電離輻射,例如X射線。而那些頻率和能量相對于電離輻射小很多,稱之為非電離輻射,對于人體影響幾乎是微乎其微的。這種非電離輻射就是我們日常家居常用到的家電:微波爐、電吹風、電腦、冰箱等等,自然也就包括手機。
2011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電磁輻射(手機信号)歸到了“可能緻癌物”一類,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但是我們要清楚,“可能緻癌物”并不代表它緻癌,而是說“有人說它可能緻癌,但目前還證明不了,值得繼續關注”。
而目前也沒有相關研究證明手機輻射會增加使用者的患癌風險,因此大家不必過度緊張。
手機老放枕頭邊不撒手,3個毛病悄悄纏上身雖說,手機輻射不緻癌,這可不意味着鼓勵你玩手機了。過于依賴手機,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傷眼:即使智能手機會推出“夜覽模式”“護眼模式”,還有不少商家有賣“藍光”護眼貼膜,但這些隻是通過改變亮度、色差讓眼睛在一定時間不至于幹澀、發痛,并不是真正的“護眼”。
專家表示,夜間不能在全黑環境下開手機,一定要開個小燈,減少眼睛亮度,另外無論白天晚上,持續盯着電子屏幕40分鐘以上,就一定要中間休息,讓眼睛得到放松。
熬夜傷害:《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指出,75%的90後晚上11點後才入睡,而原因主要都是玩手機,追劇和購物。我們在感謝手機和網購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反思它們帶來的“副作用”,不少年輕人由于依賴手機,頻繁拖延入睡時間,引起神經損傷,皮膚油脂分泌紊亂,皮膚變差,免疫力下降,甚至還有青年會出現焦慮、暴躁的症狀,都是由于睡眠匮乏有關。
另外,我們體内的褪黑素分泌有晝夜節律,在夜間使用手機等電子産品,其發出的藍光會幹擾體内褪黑素的分泌,擾亂身體代謝,不僅影響睡眠,還可能造成肥胖。
慢性勞損:低頭玩手機的危害我們都知道,于是有人選擇躺着玩手機,以為這樣就傷不着頸椎了。其實不然,即便躺着,長時間地端着手機和仰看、卧看,也會給頸椎、腰椎造成傷害。
特别是如果你的手機是大屏幕,一隻手拿不過來的那種,很容易因為手指、手掌的長時間展開引起手腕勞損,誘發腱鞘炎,出現手指、手腕酸痛和痙攣等。
長時間玩手機造成肩頸酸痛,如何緩解?現代社會“低頭族”随處可見,長時間的頸椎保持一個姿勢,很容易出現肩頸酸痛,今天小艾就為大家推薦兩個緩解頸椎不适的王牌動作——“小燕飛”和“望月”。
“小燕飛”:俯卧在地上,腹部貼地,頭部和兩腿同時有節奏地往上翹。鍛煉頻率:每日2~3次,每次10~30下。
“望月”:站立或坐着時,雙手背在身後,擡頭後仰,每次約3分鐘。
雖然手機輻射不緻癌,但手機“瘾”難斷,确實會給我們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尤其是那些喜歡熄燈臨睡前摸黑玩手機的朋友,手機的亮度會刺激眼球,增加患青光眼的機率,嚴重時還會導緻失眠。所以,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那些玩手機的不良習慣吧。#清風計劃##腫瘤科普排位賽##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手機輻射緻癌?醒醒,已經2019年了!》.中科院半導體所.2019-06-12.
[2]《手機輻射緻癌?這事兒還沒定論》.科技日報.2016-06-02.
[3]《年輕人為何不願睡覺?拖延時間主要用于玩手機追劇》.中國青年報.2019-04-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