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川
1972年生于山東安丘
1994年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
1998年進修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
2009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現美術學博士學位在讀
靜觀丘壑評
文//陳子遊
古人在論及繪畫的語言裡,有非常精準的說明。比如,謝赫的《古畫品錄》中有六法的論述;宗炳的《畫山水序》中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黃公望的《寫山水訣》和倪瓒、董其昌、石濤、黃賓虹等有關畫論,極其有代表性,他們所倡導的山水寫生是心遊目記,這也是畫中國畫的最佳途徑。黃賓虹許多簡約的寫生畫稿最能說明這種古法的高妙和正确性,這種寫生方法是中國人對自然的觀察法,是體悟人生的方法、是體現審美的方法,是中國人最直接有效的自身繪畫邏輯和表述方式,而且這種方法體系完備。這種繪畫體系恰似一座武器彈藥庫,什麼類型的武器都有儲備,看你如何選擇和應對。千百年來,古人在繪畫上的創舉足以讓後世子孫榮光,但事物均有兩面性,一是傳承的必要,一是創新的難度,如果一味去臨摹,或一味去标新,都會是不着要點,因為藝術不同于科學枝術。
看少川的山水寫生作品,感受到一種清雅、溫和的品相,在淡施筆墨的過程裡,着意于對山川景物的描繪以及對山石樹木的刻意表達,這種寫實山水的繪畫方式是近百年來學院教育的根本,因為學院的教學主旨是為了教學而設立教學評價體系,而這樣的評價體系多是吸收和參照西洋學院教育和審美的評價體系,是以科學歸納法去指導評價藝術的良優和做出判斷,而且以此來改良中國藝術原本的審美評價方法,所以,現在的畫家多被這樣的标準所左右,與當年黃賓虹先生所推崇的中國畫的觀察方法、審美趣味、寫生方式大不相同,這種思維和價值認同也影響着當下每一位中國人,但如何從這種思維抽離出來走向正途卻并非易事。少川的作品裡也已經含存着這樣的動機,比如像他的《高家台》、《武夷山系列》、《濟南南山》、《太行系列》等寫生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往意象的自然和筆墨的情緒上表達,這種意志的堅守是一種高尚品質,這種靜觀的丘壑更是一種心靈的純粹。
我相信少川在藝術的征途上,堅守自己的信念,用沉靜的心靈去洗滌這浮躁的世俗,找尋到一個遠離世俗的意外丘壑。所謂藝無止境,前景光明,會映襯着藝術家前行的腳步。
王少川 · 作品欣賞
泉聲常在耳
45cm x 68cm
紙本設色
2018年
山川相繆
45cm x 68cm
紙本設色
2019年
山居
45cm x 68cm
紙本水墨
2019年
山中元無雨
45cm x 68cm
紙本水墨
2018年
淨無塵
35cm x 45cm
紙本設色
2019年
白雲生處
69cm x 69cm
紙本水墨
2020年
春無痕
33cm x 35cm
紙本水墨
2020年
山河任我重安排之三
69cm x 69cm
紙本設色
2018年
倚山居
35cm x 138cm
紙本水墨
2020年
山川再造
35cm x 138cm
紙本設色
2018年
山河任我重安排之四
35cm x 138cm
紙本設色
2018年
山居之二
35cm x 138cm
紙本水墨
2020年
注: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