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逍遙遊》裡的逍遙是一種心态,一種精神,但如何才能逍遙?第一步我們便難做到。
在《逍遙遊》裡,莊子給我們列舉了四類人:“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意思就是才智勝任一個官職的人、能力在一鄉中優秀出衆的人、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人和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人
通俗地說,就是當官的、在一個地方有影響力的、當大官的和在全國範圍有影響力(也就是君王)的人,這些人放任何時代都是精英。對于這樣的人物,莊子不以為然,嘲笑他們,說他們看待自己,如同小鳥看待大鵬一樣的無知,也就是說他們達不到逍遙的境界。
這真有意思。
配圖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仔細看看這四類人,就會發現他們有個共性:這四類人都是有影響力的人,他們擁有的權力、财富和名聲都比常人多,他們往往能呼風喚雨,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
連他們都做不到逍遙,看來莊子認為,擁有得多,物質生活的豐裕不代表就能做到逍遙。
其實也容易理解。莊子所說的逍遙,是一種心态,是一種精神世界的放松,是大鵬展翅扶搖九萬裡的揮灑自如,而不是指任性和為所欲為。正因為擁有比别人多,所以才更容易患得患失,害怕失去擁有的一切,不知道放下,永遠背負着重擔,緻使精神上高度緊張,自然無法達到莊子所說的逍遙境界。
配圖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現實中這樣的人太多了。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很多身家億萬的人在感歎累,他們一說睜眼就是幾百上千上萬張嘴巴等着,多少多少筆業務等着,真的是沒有辦法放下,于是他們永遠負重前行。熊掌與魚翅不可兼得,選擇了負重前行,自然就無法享受放下帶來的揮灑自如。
因此,逍遙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放下,放下一些不必要的擁有和追求。在這點上,其實很多宗教、思想流派都持這一觀點,比如佛教。
布施是佛教六種修行的方法之首。布施就是将财物、佛法施舍給他人,以及他人危險時協助他人擺脫恐懼,布施時不挾帶功利性的不清淨心理、必須是不求回報的贈與。
配圖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由此可知,布施其實就是放下自己擁有的,從而能廣結善緣,克服心中的貪欲執着,克服吝啬,精神上變得純潔,減少各種作惡。
問題是,我們真的能放下嗎?
傳說有一種蟲子,叫蝜蝂( fù bǎn),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擡起頭背着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于被壓倒爬不起來。
真是可憐又可歎的蟲子。可是我們難道不是一邊在笑它們,一邊卻在學它們嗎?因此,逍遙隻能是一種奢求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