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8:46:11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

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卷十九裡,也有這麼一段話:“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 師曰:‘遊山玩水去。’ ”一個人剖析自我的第一步,可以從賞玩山水開始。

自古以來,山與水都不僅僅是一處物理存在的空間,更是一處精神安放之所。

遊山玩水,回歸自然,發掘天性。山水包涵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默契,也激發着渺小個體對萬物生靈的感悟。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

▲《遊春圖》(局部)隋 展子虔

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文人喜歡将人的品格、胸懷、志趣與山水景物聯系起來。人們登山則寄情于山,觀水則感悟于水。

魏晉南北朝,名士因追求自然本性而親山近水。竹林七賢均熱衷于隐逸神遊,阮籍更喜歡在山中長嘯。站在山巅對群山高喊,讓喉嚨發出的鳴嘯與周遭山石叢林發出的聲音融為一體。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2

▲《楚山秋霁圖》(局部)明 藍瑛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而東晉王羲之則選擇于三月三暮春時節與山水相聚。那時,微風清盈,春和景明。正好與一衆好友約在蘭亭碰頭。

蘭溪潺潺,酒杯浮沉。坐在溪水旁,吟詩飲酒,談笑風生。有人聊到自己想要實現的理想抱負,也有人認為做感興趣的事,随心所欲生活便好。

盡管志趣千差萬别,但在山林和溪水的環繞下,席間每個人都“怏然自足”。

除了衆人脾氣秉性上的平和,山與水又何嘗不給這場雅集提供了一種坦誠、開闊、包容的氛圍?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3

▲《惠山煮泉圖軸》局部明 錢穀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們遊山玩水後再揮毫潑墨,将自己所經曆的山水記錄在畫卷中。

山水,先是構成一種真實的體驗。這種體驗被吸收,進而又轉化為一種記憶被投注到紙面。再然後,人們“觀畫重遊”,看畫懷景,由畫入山。這在古代被稱為“卧遊”。

“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卧以遊之。” 古時“卧遊”山水的風靡,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國山水畫審美意境的飛升。

南宋名畫《潇湘卧遊圖》即是“卧遊”的代表。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4

▲《潇湘卧遊圖卷》(局部)南宋 李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幽谷深澗、飛瀑流泉、枕石聽松……山水是非常樸實的構成,但卻可以雄渾壯美、廣闊浩渺。

《詩經·國風·泉水》裡寫:“駕言出遊,以寫(瀉)我憂。”駕着馬車去旅行,我的憂愁便就此化開了。

去遊山玩水,憂愁便漸漸消解。人類對山水的依賴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當我們置身其中,便總能獲得某種松弛、安甯的精神享受。這可能是自遠古時代起,就遺留在我們身體内的本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5

▲《雲山圖》(局部)南宋 米友仁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親山近水。

山水從來都不僅僅是山水,似乎意味着某種程度的返璞歸真,也代表了人們内心深處對精神徜徉地的向往與追尋。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觀複博物館以「山水」為主題推出——「觀山複水香插」。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6

青綠山水畫、水墨山水畫、金碧山水畫……

千百年來,中國山水畫宛如一首首無聲的詩,于筆墨間诠釋着古老東方藝術的哲思。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7

▲ 北宋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此「觀山複水香插」将山水畫“繪制”于陶瓷上。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8

山巒疊嶂。大小山峰均為手工制作,手工上色。山尖為石青,山腳為赭褐,其餘山峰點綴以石綠。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9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0

整件香插呈現出山水清曠平遠的構圖,令人感到安甯恬靜。

點燃線香,更似山間霧霭,變幻無窮。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1

在若有若無的淡煙缭繞中,質樸陶瓷“猶抱琵琶半遮面”俨然一幅立體的中國青綠山水畫卷。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2

目前,此觀山複水香插有「月岩」「瑞石」兩款配色。均附送沉香型線香一筒。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3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4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且放白鹿青崖間)15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大家喜歡的話,不要錯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